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山村边陲铸心梦,支教圆梦启航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作者:赵芃

博山县,这个位于我国北方的山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缺乏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和先进教学设施,当地的孩子们在接受教育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提高山区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生活品质,一支由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支教团队远赴博山山区,展开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活动。

7月8号,山东理工大学“山理小火炉实践团”一行人在老师带领下来到了淄博市博山县南沙井村,这个村庄现在多以老人小孩为主,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者搬到别处居住,因为此村庄位于山区内,相对于其他城区发展相对落后,年轻人更愿意在机会多的大城市居住就业,因此村内多是留守老人跟儿童,村内儿童教育相对于城区也是比较落后的,趁着暑期我们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山区为山区留守儿童开展支教活动,这样既能发挥我们自身的价值,将我们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山区儿童,又能助力山区教育的发展,温暖山区儿童的心。

支教团队由来自不同专业的11名热心大学生组成,团队成员主要是山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他们秉持社会工作的初心:助人自助,来帮助山区儿童,开展支教活动,奉献她们的爱心。在开展支教活动过程中,运用社工的工作技巧和方法来抚慰山区儿童幼小心灵,给他们进行一些心理方面的建设,帮助他们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我们大学生都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地区,但都怀揣着同样的理想,那就是希望为山区孩子们带去更好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打开未来的大门。在支教活动正式开始前,支教团队成员经过了细致的准备和培训。我们学习如何与孩子们建立亲近的关系,如何开展富有趣味性、有效果的教学活动,并接受了相关的心理辅导和急救培训,以应对在支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我们的目标是为山区的孩子们打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乐趣的学习环境。

今天是我们支教团队到达博山南沙井村的第一天,我们首先来到了当地的村委会,当地村委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安排好第二天教学工作、收拾好我们的行李之后,休息了一会,我们的带队老师就带着我们围着村庄走了一圈,让我们熟悉一下村庄,在熟悉环境过程中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村庄的历史和具体情况。下图为老师介绍南沙井村古树、古井画面。

在熟悉村庄的过程中,我们在路边遇到了许多乘凉的村民,当地村民都很淳朴善良,他们三五结伴,在树下、阴凉处,对我们一行人表示好奇,我们跟他们打招呼向他们介绍我们自己,他们知道我们的来意之后也表示很欢迎我们,他们用这里独特的方言夸赞我们,虽然我们可能会不太明白,但我们内心也会很高兴,他们当地村民的支持和信任就是我们此行支教之行莫大的动力。

游览一圈结束之后,发现南沙井村确实风景秀丽、环境优美,这里群山环绕,天空湛蓝,基于此条件,南沙井村发展起了旅游业,以村民住宅为主修建民宿,大力发展旅游业。我们此行居住的地方便是村委会为我们提供的民宿,民宿距离村委会我们上课的教室距离不到200米,十分方便。而且村委会提供的教室是在民宿内,对于孩子们来说也相对安全,不会出现一些意外事故,民宿环境静谧,也有利于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85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广海学子三下乡——大手牵小手 红色文化进课堂

2023年8月16—17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跨越千里赴井冈,分别前往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和龙市小学开展了红色文化进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实践队围绕《国旗法》、《国……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讲好井冈革命精神,赓续红色文化血脉

为讲好井冈山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传承红色基因,2023年8月17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赴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小学,展开以“铸魂仰望——井冈山红色文化进课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千里赴井冈,共铸旗帜魂

“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雄浑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在场人们肃穆挺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齐声唱响国歌。2023年8月16日……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追赤仰望队|千里赴井冈 筑牢新时代青年红色井冈情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次伟大的实践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烛照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为弘扬井冈山精神、……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重温峥嵘岁月 寻红军印迹点亮教育航灯

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真切回顾党的光辉历史,了解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深化对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忆苦思甜的革命精神的认识。2023年8月15日,广东海洋……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燎原星星之火 筑牢红色井冈情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次伟大的实践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烛照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2023年8月12日,广东海……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传承井冈精神 谱写时代新章

内蕴家国情怀于心,外化红色精神于行。为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2023年8月14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远赴井冈山,重温故土的红色革命历史,……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承革命星火重温峥嵘岁月,铸精神财富探寻红军足迹

广海学子三下乡——承革命星火重温峥嵘岁月,铸精神财富探寻红军足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体验社会课堂中的“受……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最新发布

广油学子三下乡|点燃盛夏激情,共赴下乡之旅
图为校长给团队成员介绍实际情况同时为积极响应国家资助政策下乡行的号召,进一步加大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宣传力度,扩大资助政策惠及范围,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大学生云动筑梦…
“伴我同行”社会实践队--参观心得
2023年7月14日下午,我们三下乡的伙伴们带领着孩子们一起去了徐闻墩尾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夏天的烈日似火一般炙热,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走在路上,迎面的风似热浪扑来,但这丝毫没有打消我…
真情流露的一天
学生又给我投喂零食了,他们说班主任发的零食,下课过来排练就给我了开始前三天把他们两个班的课都上完了,我又多少有点不舒服,所以前天排练没和他们见面,昨天也只是早上运动会一些小项目主持和场控所以一…
“伴我同行”社会实践队--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墩尾先烈的党史知识,推进党史教育,争做新时代优秀青年,我参观了徐闻墩尾革命纪念馆。里面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我们先参观了人物场景模拟场馆:林飞雄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场景…
深入实地调研,提高健康意识
以知为瓦,以行搭桥,2023年7月6日下午,川北医学院校团委赴泸州古蔺“知古绘蔺情,医心筑农乡”筑梦蔺州乡村振兴促进队在古蔺当地发放关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现状的看法及满意度、居民饮酒行为对慢性疾病的…
体验徽墨描金,畅游水墨江南
中国青年网黄山7月14日电(通讯员王妍)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而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墨,发源地正是如今的安徽黄山。“松烟何所去,墨语落徽州。”自古用徽墨做出的书画,落…
湖北学子三下乡: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中国青年网十堰7月14日电(通讯员骆燊)7月13日,距离第一次给孩子们上课已经过去8天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优师”支教团的志愿者每天都怀以最真挚的热情和希望为夏令营的小朋友们上课,从天文观测的提前踩点…
实体产业求变,全球合伙促新 ——赴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溯‘两山’流韵,探共富新径”实践团
实体产业求变,全球合伙促新——赴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溯‘两山’流韵,探共富新径”实践团2023年7月10日上午九时,“溯‘两山’流韵,探共富新径”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在余村村内进行游览参观,分别到访余村农…
合作共赢,融合成长
2023年7月13日,今天是下乡活动的第六天,迎来了第一次的大型活动——趣味运动会。经过了“3+2”融合社会实践队紧密而仔细的筹备,活动在主持人天华的主持下有条不紊地开展。本次运动会共设趣味运球、大风吹、…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三下乡活动就结束了。回首过往,下乡的条件虽然有些艰苦,但是我还是觉得很快乐、很难忘,每天伴随着孩子们的笑声和读书声,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气息,感受着浓浓的乡土人情。我们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