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气息,中国故事
从带着蜜枣的前菜,清炒的时蔬,色味俱全的酱肉,到最后的例汤,家宴上每一口的唇齿留香,既饱含着家人团聚的欢心喜悦,又蕴含着各地生活习俗的内化。中华传统文化从来不是飘渺而不可触的远山烟云,各省各市截然不同的菜系便是最好的证明,秉承着开拓眼界,寓教于乐宗旨的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志愿者们,将中华文化的烟火气传递。教育教育学院的“青柚空间”——暑期流动少年宫服务实践团的志愿者们在2023年7月4日来到了湖州市吴兴区东白鱼潭社区,带领孩子们探索中华美食之秘,坚定节约粮食之行。
中国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了食品加工和烹饪的实践。中国菜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由于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历史渊源、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东西迥异、南北殊同的饮食文化,鲁菜、川菜、苏菜、粤菜等菜系应运而生,重麻重辣的四川菜,酸辣俱全的湘菜,清淡养生的粤菜……在沸腾滚烫的红汤中放入一把鲜嫩多汁的牛肉串、将油包肝放在炭火上翻转炙烤到焦香滴油,演示文稿中的图片随着志愿者们的讲解而播放,引得小朋友的笑声连连。
在被忽略的角落,摆盘精美的菜肴还未被品尝就已倾倒,许多人还在挨受饥饿的苦难。志愿者们并没有讲起节约粮食的大道理,她们先鼓励小朋友们以鲜艳的色彩画下自己最喜欢的美食,“这是我妈妈做的肉丸,可好吃了”“我奶奶蒸的蛋羹特别香”,孩子们指着自己的画骄傲地介绍,但当志愿者们提问,如果再也吃不到喜欢的食物该怎么办时,一张张小脸眉头紧皱。于是志愿者们讲起袁隆平爷爷的出生,讲起祖辈的饥荒,人们以吃野菜树皮为生,讲起袁隆平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田间观察与反复实验中寻找天然雄性败育野生稻,最终让全国人民都吃得饱饭,让世界人民都吃得上饭。节约从来都不是空洞的口号,是一颗种子经过农民一年辛勤的耕种长成水稻,是打谷人民丰收的喜悦,是父母薪水换取的全家温饱,最终化作“多吃点”的亲切关心。取之有度则用之不竭,衔接流畅的讲授使学生们看过以中华文化为基的美食盛宴,共同走过困苦的年代,深知每一盘小菜的来之不易。
美食并非浅显的文化,其背后的故事,蕴藏着一方水土一方人对天地万物的依靠和敬畏。其实节约不仅仅停留于餐馆中张贴的标语,它还总结着劳动人民人民每日每夜的科学研究与辛勤劳作。孩子们是现代美好生活的见证者,更应该是社会发展的维护者,本次活动以生活中的烟火气贴近大众,讲好中国故事,向更多人道出藏在美食中的人生哲思。
教师教育学院
“青柚空间”——暑期流动少年宫服务实践团
许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82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