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河南6月22日电(通讯员 化家唯)为追溯红色记忆,缅怀革命英烈,6月22日当天,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破浪乘风实践小队一行11人,共同前往了郑州市二七纪念塔和二七纪念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追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忠诚而坚定。为追寻先辈们的足迹,深入了解二七工人罢工的历史事件,我们走进了二七纪念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世纪初,京汉铁路的建成通车带来了商业繁荣,并推动了现代工业发展,对铁路工人的大量需求促使工人队伍日渐壮大。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因法租界巡捕闯入而被迫中断,之后转移至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举行,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工人运动开始兴起,作为交通枢纽的郑州已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中心之一。
图为京汉铁路装卸工的起卸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化家唯 摄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特别重视在工人中宣传自己的主张,教育、团结工人进行革命斗争并在斗争中发展壮大自己。为了改善工人工作环境,提高工人工资待遇,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深入京汉铁路沿线开办夜校、建立工人俱乐部,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觉悟。在长辛店、郑州、江岸等地分别成立工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为争取和维护工人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展开斗争。
二七罢工,点燃烈焰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在郑州普乐园举行,直系军阀吴佩孚为保障其利益及统治,削弱工人力量,派出军警实施破坏。工人代表和来宾突破层层封锁,冲进会场,并决定于1923年2月4日举行全线罢工。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遵照总工会命令,开始全线罢工。3个小时内,1200多公里的铁路陷入瘫痪,2万多名工人实现了全线总同盟罢工。2月7日,吴佩孚在列强的支持下调动两万多名军警对工人进行血腥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参观到这里时,我看到其他队员的神情也变得十分严肃,一言不发。继续往前走,一处记载着二七大罢工影响深远,它成为1925年—1927年一次中国大革命前的启明运动,开创了中国工人阶级,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同时也反对中国资本家的流血斗争。面对压迫与剥削,先辈们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了与其斗争到底,这种英勇的豪情,可歌,可泣,使每个人都为之动容,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图为囚禁工人的刑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化家唯 摄
永恒丰碑,不朽二七
京汉铁路工人运动是中国工运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为表达对英烈的哀思与悼念,全国各地先后建成了各类纪念性建筑、烈士陵园。在悼念英雄的同时,传承与弘扬着“二七精神”,并在“二七精神”的激励下继续前进。郑州二七纪念塔就是一座为革命英雄树立的丰碑,是独树一帜的城市文化名片,更是赋予这座城市精神动力的红色地标。历史需要每一个人铭记,正如“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旨在说明先辈们奋勇抗争、舍生忘死,每一个时代青年都不应该忘记,要奋发图强,成为国之栋梁。
图为二七纪念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化家唯 摄
精神指引,传承弘扬
中国共产党从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将“二七精神”尘封或者淡忘。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习近平等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对“二七精神”给予高度关注和评价。“二七精神”是千里同轨、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是坚定信念、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是顽强拼搏、勇为前锋的斗争精神;是忠诚为民、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郑州,一座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文明古都,革命先辈留下的“二七精神”为后人指明方向,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二七精神”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它是扎根于千千万万中原儿女骨血中的血脉传承,它与革命精神之源的“红船精神”高度契合、一脉相承,和“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任长霞精神”等共同构筑起河南人的“精神脊梁”。这段历史,我们不应忘记,这种精神,我们不应摒弃。作为一名当代青年,生逢其时,我们更应脚踏实地,铭记历史,担当起复兴大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通讯员:化家唯)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化家唯 摄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74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