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青年大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延续对施洋精神的传承,发扬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精神。6月21日下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探忆·裕农“全体成员走进施洋纪念馆开展深度的研究与学习。
瞻仰施洋雕像
轻轻推开古色古香的大门,便听见门轴不断地呻吟着,它在向后辈们诉苦,它在向永远奔腾不息的时光河流咆哮,它在向馆内那一张张永不褪色的照片打招呼。每一声都重重地叩在实践队员的心间。
走进门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铜像。铜像头部带着帽子,五官端正严肃,眉毛豪放地横卧在水杏型的眼睛上,饱满的嘴唇紧紧地合拢着,形成两个叠在一起的一字,脸颊微微凹下,好似一对吐鲁番盆地,一双山崖似的耳朵悬挂在两侧。他只是静静地站立在那里,深邃的目光仿佛已经透过了时空,紧紧地盯着实践队员们,他不能说话,实践队员们的心里却不由自主地响起了他敦敦地教导。
讲解员为实践队员们介绍道:施洋,字伯高,1889年6月13日生于湖北省竹山县施家湾一个书香世家。施洋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中国首位“劳工律师”,曾领导了汉阳钢铁厂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一个地方总工会——武汉工团联合会的主要发起人与实际组织者,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被北洋军阀逮捕杀害,牺牲时年仅34岁。毛泽东曾高度评价施洋:“施洋同志的牺牲,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是最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听到这里,队员们为施洋的事迹感到钦佩不已,纷纷向他鞠躬,献上最崇高的敬意。
聆听施洋事迹
瞻仰完施洋雕像后,向右拐就是施洋纪念馆。走进施洋纪念馆,四周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张黑白的照片,上面记载了施洋生前的一些英勇事迹。
讲解员向实践队员们介绍道:施洋早期并非专门学习法律,18岁时考入郧阳府立农业学堂学习蚕科,3年后又转入郧阳农业中学继续学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因学校停办被迫终止学业。1912年回乡后创办了国民学校和农务会,并分别担任校长和会长。由于同情广大劳动人民深受剥削压迫、毫无公平正义的悲惨境地,施洋毅然决定由学农转为学法,立志维护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于是他于1915年考入湖北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法律,191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便开始在武昌从事律师职业,1919年加入武汉法政学会并被推荐担任副会长,1922年担任武汉工团联合会(后改为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的法律顾问,1923年担任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
听到这里,实践队员们纷纷为施洋这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都表示要向施洋先生学习,要将施洋精神继承并发扬下去,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律师,施洋凭借自己的职业身份、社会地位以及不菲收入,完全可以过上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贪图安逸和享乐,而是一心专注保障劳工人权,为广大劳工伸张正义。他心系劳工,与劳工打成一片,不仅免费为他们打官司,还无偿对贫苦劳工进行资助。施洋在被捕入狱后写给妻子的信中说道:你问我“你一个有名的律师为啥还这么穷?”我说:“挣了一些钱都接济穷苦工人、车马夫们了。”施洋也因此被大家称为“劳工律师”。
施洋纪念馆整体布局严谨大方,建筑造型庄严肃穆,内容丰富厚重,这是一个重温革命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的“记忆之场”,也是一个学习施洋精神、先进个人思想的“研学之场”。
此次施洋纪念馆的参观实践队员们发现了施洋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甘愿牺牲一切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并坚定了向施洋同志学习,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的决心。施洋的故事一定会一代一代地讲下去,施洋的精神一定会一代一代地传承发扬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69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