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瑰宝,它具有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多方面价值。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既是研究某一阶段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又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福建省漳州市的土楼古建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式、西式、蒙古式等多种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2023年7月6日,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赴漳州市平和县服务“三农”实践队来到漳州市平和县,探访平和县的土楼古建与历史文脉。 南山古城:一城一池、三街六巷之布局 当日中午,实践队来到平和县小溪镇的南山古城。南山古城系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城内布局“三街六巷”五个排水口。全城占地约45亩,呈坐南朝北之长方形古城。实践队先从后城门沿着古井塘出发,走到北城门中间,进入城内,气势磅礴的宗祠便映入眼前。自东向西,城内依次分布后城门巷、宗祠下巷、宗祠顶巷、中巷、牛屎巷、顶城门巷六条巷和前街、中街、后街三条街,“三街六巷”极大便利了古城内人们的交通、经商、日常生活。城内的五个排水口很好地排出了城内的废水污水。实践队在古城内沿着前街走到尽头,在顶城门处发现一口古井,据当地居民介绍,这口井由600多年历史,且迄今从未干涸。当地居民还说,每逢佳节,古城内便会有祠堂点灯、王公出巡·龙艺表演、赛龙舟等许多精彩活动。古城里里外外参观一遍,实践队员们感受到“三街六巷”布局的精妙。 熏南楼:北斗七星土楼之一 土楼是漳州市的一大特色,而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的土楼更是别具一格。熏南楼就是平和县土楼的代表,地处花山溪南岸,于北岸的镇政府隔河相望。在熏南楼周边还分布有下新楼、环溪楼、砖仔楼、钟壶楼、火烧楼和石鼓楼等多座方形和圆形土楼,形成七星拱照之势。当日下午两点,实践队全体成员前往参观熏南楼,走进大门,实践队员就能看到土楼中公厅的位置,这与南山古城宗祠布局相仿,可见祠堂在古时家族中的重要位置。队员们了解到熏南楼由铜壶林氏建于清乾隆年间,建造历时长达20多年,可谓也是历史悠久。全体队员通过学习熏南楼的宣传栏,还得知该楼原为三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将第三层陆续拆除,由原三层单元式和通廊式相结合的圆形土楼改建成现存的两层单元式土楼。虽然土楼久经侵蚀,有些地方破损严重,但实践队各队员依然能体验到到土楼所散发出历史气息和文化魅力。 林语堂故居:文学的摇篮 参观完熏南楼,实践队即步行寻访林语堂故居,故居外围立着的林语堂全家雕塑像非常显眼,走进院子,便可看见故居依偎在大芒果树之下。实践队进入故居内部参观,故居的面积虽算不上大,房屋的结构和布局也相对简单,只有些寻常的家具。但令实践队员们感到惊讶的是,本身在这所并不大的房屋里居然有一间教室,门楣上的匾额赫然题有四个大字——铭新小学。就在这样一所简陋的教室里,却培育出一代代青年学子。故居旁边是林语堂纪念馆,馆内墙壁上的图文资料呈现了林语堂不凡的一生。实践队在他的著作中,看到有千万字眼表达了对故乡坂仔镇的思念和热爱。林语堂不仅学习西方优秀文化,还向世界介绍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之美誉。在林语堂纪念馆中,实践队看到了大量林语堂女儿捐赠的书籍,还有许多学者在林语堂故居留下的感悟心得。通过林语堂故居之旅,实践队全体成员都领悟到林语堂的高超文学素养和人格魄力。 从南山古城到坂仔熏南楼,再到林语堂故居,实践队成员们既为土楼古建的恢宏气势所动容,又为古城的衰落而感到惋惜,既为语堂故居的文化气息所留恋,又为文化的继承感到担忧。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土楼古建已经被拆除或改建。如今的平和县已越来越重视土楼古建的保护与利用,因地制宜,布设展厅与文创空间,找到了土楼古建的适宜发展之道。让土楼古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人民留住乡愁与历史文脉。学素养和人格魄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68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