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日,在结束了一学期的课程之后,我跟随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来到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开展追寻先辈红色足迹实践活动,为学习传承中国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从优秀的中国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缅怀先辈英雄事迹,继承先烈遗志。我们访问了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学习和了解了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在烈士纪念碑前悼念先烈,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正值炎炎夏日,天气干燥闷热,天空一碧如洗、万里无云,路边挺拔的枝干一动不动,树影缩成一团,蒙上一层尘土的叶子也焉焉得打卷,柏油路面被晒得软软的,远远看去,宽阔的马路上似乎有一片透明的蒸汽在升腾。我跟随团队乘坐十二路公交车到达陵园站,步行百余米,便抵达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
图为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大门。(周雅惠 供图)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园名坊,是一座极具现代风格,横卧屏风式的麻石建筑。坊的正面镌刻着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于1984年6月13日题写的“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园名。走进陵园,可以看到两组雕塑群。东侧为《同仇敌忾》,是以震惊全国的1927年阳新“2.27”惨案为背景创作的;西侧为《继往开来》,是以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为内容创作的。在28株翠柏簇拥下,两组群雕同园名坊相伴辉映,教人垂首。立足于此,先前的燥热难耐一扫而去,眼前的庄严肃穆令我的心慢慢沉静下来。
再往深处走,我们来到纪念碑前。纪念碑气势雄伟,耸立云霄。碑身正面为1993年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的“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碑身背面是1957年10月30日彭德怀元帅亲笔题寄阳新的题词——“先烈之血浇成了革命之花”。弥座四周均刻有浮雕。纪念碑旁,我驻足良久,仔细研读碑文、观察浮雕,金色的字、活灵活现的人仿佛变得立体,似要跳动出来,我仿佛看到了革命先烈摇旗呐喊、拼搏战斗的身影。
图为实践队员在英烈纪念墙前驻足沉思。(周雅惠 供图)随后我跟随队伍继续参观了烈士纪念堂、九烈士墓地、正气亭等。看到堂内陈列的知名烈士生平事迹,他们用过的生活用品、武器装备等,仿佛在与他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偌大的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画面,从珍贵的革命文物到感人的历史图片,再到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无一不使我们再次感受到烈士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馆中的文书、物品、雕像无一不牵动我的心,我仿佛看见了历史,冲锋的号角在耳边响起,远处漫山的烈火照应着山头的松林,双方的弹流交织着,仿佛听见了战士们拼搏厮杀的呐喊声,鲜血从洞穿的身体涌出,染红了脚下的土地,仿佛看见了无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风中招展回旋,显现形成一片光明的天空……
生死不惧,这便是中国革命先烈的内心呐喊,这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望向陵园那长长的碑林,一个个刻在碑石上的名字本该是一张张有血有肉的鲜活笑脸,他们却长眠于此,为中华民族崛起的信仰号召着无怨无悔地付出自己的热血和青春,革命先烈这面鲜艳的旗帜也永远飘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走出陵园,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正是这些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们奋力拼搏、不惧牺牲,才有了我们如今幸福安宁的平静生活,他们用身躯造就了后人前进的道路,用生命点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也更加感慨和平时代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继承先辈精神,接过他们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大而奋斗!青松翠柏,四季常青;先烈遗志,永垂不朽!(通讯员 周雅惠)
图为实践队员在纪念碑浮雕前合影。(郭晓婷 供图)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67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