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点点微光乡村路,拳拳赤诚学子心
亳州7月13日电(通讯员 褚艳雨) 为弄清农村道路亮化的现实情况,助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实现,2023年6月20日至6月25日,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农村路灯亮化社会调研实践队来到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店集镇姜庄行政村开展了以“关注农村路灯亮化,助力乡村振兴落实”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实践队员对姜庄行政村所辖的7个自然村即闰王村、姜庄村、小凡村、大凡村、陈庄村、崔小庄、李柏庄的路灯现状包括各个村庄路灯的个数、出勤率、有无遮挡、距离等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了姜庄行政村道路亮化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走访群众、查阅相关资料弄清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实践队员针对现实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措施。
实地考察,不舍昼夜
有关路灯实际情况的考察,实践队员在6月20日至22日对姜庄行政村所辖的7个自然村即闰王村、姜庄村、小凡村、大凡村、陈庄村、崔小庄、李柏庄的路灯现状包括各个村庄路灯的个数、出勤率、有无遮挡、距离等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
简而言之,实践队员在白天对各个村庄的路灯的位置、个数、距离和遮挡等问题进行考察,在晚上各个村庄路灯的出勤率及各庄村民的夜间活动情况。
图为实践队员检查路灯现状。通讯员 褚艳雨 摄
通过三天调查,实践队员得到以下信息:一是各个村庄路灯安装建设无规律性,数量不一、灯距不一;二是姜庄行政村辖区内将近一半的路灯的照明范围受树木或其他建筑物遮挡;三路灯灯头老化严重,路灯出勤率极低,除陈庄村路灯出勤率有93%、大凡村到姜庄村委会路段路灯出勤率有50%以外,其他村庄路灯出勤率几近为0%。
走访群众,豁然开朗
针对实地考察得出的信息,为深入了解原因,实践队员又进行了走访群众、查阅资料的调查。
通过走访,实践队员了解到:姜庄行政村的路灯安装是一种运动型治理模式,考核时一阵风,考核后刮后即停。当时“疾风骤雨”,路灯安装、管理与维修的相关制度和政策不健全,造成相关人员责任缺失,当上级检查工作结束后,没有相关人员负责后,最终导致路灯出现问题时无人解决。另外,实践队员结合村民提供和查阅资料的信息总结得知,姜庄行政村各个村庄路灯安装的时间据今至少有七年之久,加之没有专业人员管理与维修,导致路灯受遮挡、灯泡老化严重,以至于路灯出勤率极低。
一位姜庄村的村民说:“这些路灯在我们村水泥路修好之前就有了,很长时间了,又没有人修理,晚上不亮很正常的。”据实践队员查阅资料得知:姜庄行政村的道路几乎在2016年便已竣工,据今至少已有七年之久。加之,无人管理与维修,出现路灯受到遮挡、灯泡老化以及出勤率低的情况实属正常。
另外,陈庄村路灯出勤率远高于其他村庄也引起了实践队员好奇心(陈庄村路灯有15个,出勤14个),经过询问村民得知:一是陈庄村有十个路灯属于村中修建老年房的,两三年前刚安装。二是两个属于村民自建灯,这位村民认识专业的路灯维修人员,当路灯损坏可及时联系他们。三是有人村民曾自费修理过一个损坏的路灯,修理费用几百块,价格昂贵。“我们庄外面的那十几个路灯刚装上没几年,大部分是属于老年房的路灯,还有两个是别人自己装的,自己的路灯坏了他会联系人来修,才会有那么多路灯亮,不然我们庄也是黑漆漆的。”一位陈庄村的村民说。
图为村民为实践队员讲述路灯相关情况。 通讯员 褚艳雨 摄
总之,实践队经过反复讨论认为:可能是前期为完成上级指标,基层政府及工作人员匆匆安装路灯,未做好前期的规划、合理的安排、责任的明确以及管理的细则,后期“乡村路灯安装风”过去后,便无人问津,导致问题出现却无人解决,基层村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村庄内的路灯一个接着一个暗下去。
微薄之见,迁思回虑
面对现有问题,实践队员结合专业知识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一是明确责任归属,出台相关文件及政策明确路灯后续管理和维修的责任归属。二是招标路灯管理与维修的专业机构,建立固定联络方式如热线电话,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与维修成本。三是建立基础路灯联络点,每村招募一位或几位村民充当联络员和调查员,每天对村庄范围内的路灯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便上报村委会或拨打热线电话。四是政府与村民共担责任,征收路灯维护费用。政府出台相关文件让村民每年缴纳一定路灯维修费用,并且政府补贴一定资金,二者一起作为路灯管理与维修的费用。五是定期开展专项检查监督活动,督促基层解决现有路灯亮化问题,让路灯亮起来,切切实实地造福基层村民。
随着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落下帷幕,实践队员也深刻地认识到:即使是尚未离开学校的大学生也可以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为社会进步献出微薄之力,只要我们大学生肯担当肯奋斗肯吃苦,在建设新时代的征程上必有我们的身影与痕迹,未来的天地里必有我们一席之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64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