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海门:“葫芦王”巧手夺天工
(通讯员 陆杨松)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拾山歌之遗·寻乡音之韵”赴南通开展文化传承实践“三下乡”社会实践团。2023年7月1日下午,“拾遗寻梦”团队驱车赶到海门天补镇宝葫芦民间艺术馆。
图示为陈宝龙老师雕刻的生肖葫芦饰品团队成员彭雷/供图
一进大门,“葫芦王”陈宝龙老师就热烈的欢迎团队成员。在陈老师自家的院子里晒着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葫芦,架子上挂晒着陈老师雕刻着十二生肖的小葫芦挂件,还没进到艺术馆,成员们就先被这些小饰品给惊叹到了。
图示为陈宝龙老师向团队展示生肖葫芦饰品团队成员彭雷/供图
在陈老师家的外墙上,挂着许许多多的牌匾——“葫芦文化传承基地”、“小葫芦玩出大学问”……每一块铜牌匾都向团队诉说着陈老师这一生为葫芦工艺倾注的心血。陈宝龙老师是国家一级书画师,中学美术教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图示为陈宝龙老师屋外墙上的牌匾团队成员彭雷/供图
陈老师自幼矢志探索,,酷爱工艺美术,利用宝葫芦的天然长势,制作精美的宝葫芦仿古艺术,不仅将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刀刻在葫芦上,还惟妙惟肖地将“黛玉葬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民间故事刻画成故事葫芦,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赢得中外宾客的赞赏。善本“百寿图”、“百福图”深得百姓喜爱,除葫芦工艺外,陈老师还擅长石刻碑文,为各地留下了不少旅游景点佳作,供人瞻仰。
图示为陈宝龙老师正在雕刻葫芦工艺品团队成员彭雷/供图
葫芦在我国历史悠久,流传甚广,古时皇室贵族和民间百姓都把它当作吉祥之物,古有宝葫芦之称。寺庙建筑、亭塔殿阁的顶部也都安上葫芦,象征国泰民安,佛法无边。南通葫芦艺人利用民间对千宝葫芦的吉祥信仰,加以艺术创作,画就十二生肖,或因形造型,制作仿古艺术器皿、楼台亭阁、鸟兽木石等,无不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深受中外受好者之青睐。
图示为陈宝龙老师展柜里的葫芦工艺品团队成员彭雷/供图
葫芦工艺代表性传承人为陈宝龙,从陈宝龙的爷爷陈道生开始就开始种植葫芦,至其父亲陈川文续种不断,其用途一是卖给中药店作药材,二是作家用器皿,三是作工艺品,或卖或送给亲朋好友,一直传至陈宝龙,现在已发展成工艺美术葫芦,成为爱好者的藏品。
图示为陈宝龙老师向团队自己制作的葫芦小金鱼团队成员彭雷/供图
陈老师十分开心的把团队引进屋内,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佳作。第一个柜子里陈列着陈老师制作的精美葫芦工艺品,陈老师一一向我们展示让他引以为傲的葫芦工艺品,葫芦上的刻画栩栩如生,柜子里的葫芦艺术品或大或小,其雕刻的图案更是让团队成员瞠目结舌。还有着许许多多的葫芦,用图案+文字的方式,刻画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陈宝龙老师手里,鹅、鹿、龟……栩栩如生,鼎、壶、盏……别具一格。繁复的花纹,精妙的构思,葫芦在他手中真的玩出了花样来。
图示为陈宝龙老师制作的葫芦工艺品团队成员彭雷/供图
陈老师的身边已不存在同样的会刻画葫芦的“同道中人”了,就连身边种植葫芦的农人也不存在几位了。但如今已86岁高龄的陈老师已然恪守在葫芦工艺的传承上,倔强的老人守卫着自己的手艺,尽管有些葫芦已经蒙尘,但陈老师看它们的眼神中依然充满喜爱,这些不会说话的葫芦依然成为了陈老师的孩子,陪伴了陈老师一年又一年的岁月。
图示为团队成员与陈宝龙老师合照 团队成员彭雷/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43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