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中国青瓷文化的发源地,经过了千年的文华沉淀;这里是 “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起点,越窑青瓷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见证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上林湖越窑青瓷博物馆展现了越窑青瓷的整个历史轨迹。
七月十日,“千峰翠色引丝路千年”小队来到上林湖越窑青瓷博物馆,探寻越窑青瓷背后的故事。在对馆长进行访谈后,我们的青瓷之旅也随着一段宣传片开始。
北宋赵令畤在《侯鲭录》中这样解释秘色瓷“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之,故云秘色”。唐朝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是他眼中的秘色瓷,颜色青绿,光泽盈润。
整个博物馆共分为三层,共有三个展厅。第一层有着一块醒目的雕刻碑,雕刻着历史的痕迹。“千峰翠色”,这是对青瓷最好的形容。
游走在展厅中,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秘色瓷”。关于秘色瓷的质地,百度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关于秘色瓷的质地和色泽,清人说是‘其色似越器,而清亮过之’。从出土的典型的秘色瓷看,其质地细腻原料的处理精细,多呈灰或浅灰色。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型规整,施釉均匀。从釉色来说,五代早期仍以黄为主,滋润光泽,呈半透明状;但青绿的比重较晚唐有所增加。其后便以青绿为主,黄色则不多见。”
当这些文字仅仅出现在纸上时,或许我们并没有多大的波澜,可当实物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总会令人大受震撼。胎质晶莹润泽,如静谧的湖面;釉色晶莹光洁,如朝时的露珠。秘色瓷好似生来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秘色瓷作为越窑中的最优质的瓷器,其烧造工艺也有严格的要求。粉碎、淘洗、腐化、捏练,使其达到较高的“玻璃化程度”;再将釉料提纯,除去釉料中的杂质,以改良施釉方法,通体施釉;最后将秘色瓷瓷胎装入瓷质匣钵装烧,一器一匣,并以釉水来密封匣与盖之间的缝隙。其缝隙愈小,烧制出的秘色瓷颜色就愈青绿。而这些繁琐的工序,无不体现着古时工匠的高超技艺。
文物蕴含着过去,但过去永不会被抹去。带着我们的初心,探寻“秘色瓷”背后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也将随着一代代人的探索永远传颂,这些技艺也在一位位传承人的手中精进,往后,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远不止是当时的秘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29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