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四季坚守,育万千桃李。6月24日,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芜湖“小学期”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一群心怀理想,脚踏实地的师范生们结合安徽师大生科院暑期“小学期”的安排,开启为期三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感受颇丰。
萌芽——从"一知半解"到"有样学样"
如何准备一节课?作为一名有着十五年学龄的学生,我早已习惯在课堂中接受知识,在习题里巩固知识,在考场上检验知识。但作为一名教龄为零的师范生,如何在课堂上好一节精彩的课,我十分迷茫。
这次暑期小学期的开展给我提供了思路。学校邀请的优秀一线教师都是拥有多年教龄的前辈,我为什么不能从他们的身上寻找教学思路呢。我尝试跟随优秀的一线教师的指导,模仿他们的上课形式,踏出了从“一知半解”跨越到“有样学样”的第一步。
课堂上,老师们会在教学中分享自己对于教学设计的理解以及课堂互动环节设置的巧思。这也让我明白了,教师并不能一味地进行死板地知识传授,而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地思考,主动地学习知识。
生根——回归教材内容,整理知识逻辑
我所分配到的课题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第二课时,包含着大量的有关遗传学发展的科学史内容。大量的科学史内容让我感到非常迷茫。因为如果从考试目的来看,这些内容看起来并不重要。我该如何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呢?
在反复研读课本以及课程标准和相应的解读教材后,我才意识到之前自己对于科学史的认知观念是错误的。科学史的教学并不是无足轻重的。事实上,正是科学史的教学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兴趣。
在重新整理的教材的知识逻辑后,我开始撰写自己的课程教学设计。如何设置难度恰当的任务,引领学生针对知识点进行自主思考;如何在教学重难点处,通过提问,流程图等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建构相应的知识概念。再经过反复的思考、打磨以及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优质课程后,我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教案设计。
开花——“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当教学设计回归真实的课堂教学,我才意识到,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如何做到板书与课件相辅相成,有效衔接;教姿教态得当适宜,端庄舒展;教学语言优美恰当,得体大方。这些都成了课堂教学课程中的难题。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我和团队成员在备课的过程中会经常充当对方的学生,既是学习借鉴是交流探讨,不断地给对方提出教学上的一些意见,比如适当减缓语速、增加课堂互动等。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真正站上讲台,说出这句早已重复多次的开场白,我才意识到,这才是真实的课堂。那些在教室独自练习而形成的肌肉记忆,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然与松弛。
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孟德尔的坚持,无数次的失败,无数人的不解,比起热爱都不值一提。
孟德尔用无数耕耘等来豌豆花开。我希望能用不懈努力等来属于我的,绽放于三尺讲台的理想之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28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