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贯彻学校“五彩农林 耕读⼋闽”课程要求,探索新时代耕读教育实践的新模式、 新路径、新⽅法,推进泉州市晋江市⾦井镇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作,受⾦井镇⼈⺠政府邀请, 福建农林⼤学副教授、晋江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刘⻜翔带领学⽣成⽴“⾦⾊耕读”实践队, 在⾦井镇农业办公室的协助⽀持下开展为期五天的乡村振兴实践调研⼯作。近期,福建农林 ⼤学乡村振兴学院“⾦⾊耕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晋江市⾦井镇围头村进⾏实地调 研活动。
图 1 实践队成员与洪⽔平书记合影留念
围头村位于泉州市晋江最南端的围头半岛上,6500⽶的海岸线勾勒出⼀个充满传奇⾊彩 的千年传统古村落。蔚蓝浩瀚的⼤海、被银光包裹的⼗⾥沙湾、鳞次栉⽐的闽南红砖古厝、 蜿蜒坚实的地道……这些都是围头引⼈⼊胜的磁吸。围头三⾯临海,是祖国⼤陆距离⾦⻔岛 最近的地⽅,有“海峡第⼀村”的美誉,ᇿ特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它与众不同的历史命运。
围头溢出的红⾊⽂化指引着实践队⾸先来到“⼋⼆三”战地公园,退伍的战⽃机和坦克带 着历史的沧桑屹⽴在各处,战地⽂化随即映红实践队成员的脸。可以想象在盛世将倾,临渊 ⽽侧的年代,⽆数英雄身先⼠卒,扶⼤厦于将倾。“⼋⼆三”战地公园展现出围头的不屈精神, 更是中华⼈⺠英勇⽆畏的缩影。紧接着,钢铁阵地碉堡映⼊眼帘,实践队躬身⾛进地道,在 漆⿊ሀ窄的地道⾥仿佛与战⼠奋勇作战的身影重合,这些身影都带着“虽千万⼈吾往矣”的热 ⾎豪情。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在炮弹射程之内。毓秀楼——曾经两岸“讲道理”的地⽅。是当 年南洋富商回村修建的坚实秀丽的楼房。⽽如今,实践队的眼前只有被炮弹炸损的窗墙和被 炮⽕侵袭后乌⿊的墙壁,这⾥布满历史的痕迹和岁⽉的积淀。毓秀楼旁边是战⼠们躲避炮⽕ 的防空洞,洞内岩壁上的画⾥每⼀处都交杂着对战⼠炮⽕的愤恨和坚贞不屈的围头精神。围 头将红⾊⽂化印在这⽚⼟地上,也印在来来往往的⺠众⼼⾥。围头以此为窗,打造红⾊旅游 主题名⽚,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围头乡村振兴。
图 2 实践队成员拍摄的毓秀楼
图 3 实践队成员在观看防空洞内墙壁上的画
随后,实践队成员的⾏船在红⾊的海岸停靠,前往⽉亮湾。波澜壮阔的海浪,⼀望⽆际 的海岸线,肆意游⾛的海⻛……眼前美景将实践队成员从战地遗址的悲愤情绪中带出,沉溺 在脚下的流沙和阳光的温暖。这样景和情地转化就像围头村从战⽕纷⻜到安居乐业的历史跨 越。
不论是从震惊世界的“⼋⼆三”炮战到“两岸通婚第⼀村”,还是从“被遗忘在海浪⾥的村 落”到鲍⻥产业布往各地,这些伟⼤跨越⽆不透露着洪书记对乡村振兴的丰富经验。实践队 也有幸与围头村村书记洪⽔平围绕“围头乡村发展治理经验”展开交流讨论。洪书记提到:乡 村振兴⾸先要明确⾃身优缺点,然后确定⼀个发展⽬标并坚定朝其迈进,最后再总结反思。 这个过程描述起来清晰明了,可洪书记表示,他是在“做”的过程中渐渐摸清前进道路的。洪 书记也给我们介绍了“围头⻛筝——放⻜ 70 年的海峡梦”的发展⽬标以及⼀年⼀个⽬标,⼀ 步⼀个脚印的发展思想。村⼦致⼒于通过“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引进”来保护、修缮和 活化古村落,让围头战地⽂化渔村“⻅⼈、⻅物、⻅⽣活”和“留形、留魂、留乡愁”。
⾯对围头村的迅速发展,实践队指导⽼师提出⼀个不容忽视地问题,那就是“村强镇弱” 现象的出现及在此现状下⾦井镇整镇该如何实现振兴。对此,实践队提出可以实⾏“众星拱 ⽉”的发展模式,即⾦井镇各村结合⾃身优势,承接部分围头村产业,使各村乡村振兴的同 时减缓围头村各种产业带动的压⼒,实现⾦井镇全⾯乡村振兴。
图 4 实践队成员与洪⽔平书记在围头村村委会召开座谈会
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厦第基础。围头村沿⾰红⾊⽂化,发展特⾊乡村旅游;增 强两岸交流,与国家同步;兴建鲍⻥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培育主体意识,增强乡村振兴“凝 聚⼒”;强化思想引领,提⾼乡村振兴“向⼼⼒”;打造⼈才引擎,激活乡村振兴“源动⼒”。为 ⾦井镇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为国家乡村振兴⼯作提供价值引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27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