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万缕千丝皆传承,枣阳粗布谱写非遗新篇章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作者:李沁遥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样的场景已经很难见到,但在枣阳一家传习所内还保留着这一珍贵的民间手艺,7月1日作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我们来到了枣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粗布传习所,进行调研和学习,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初进传习所,没有想象中的高大富丽,而是充满古色古香的小作坊,十几台大小不一的织布机整整齐齐“坐”在屋内,墙上挂满了粗布手工制品,香包、手提包、衣服、坐垫……应有尽有。第五代传承人刘海伦夫妇详细的为我们介绍着周边的一切,浓厚的兴趣让我们无比期待接下来的课程。

第一堂课便是粗布传承人刘海伦老师给我们讲述的纺织史,从古到今,绘声绘色的讲述,让我对纺织这一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枣阳手工粗布,又称老棉布、老土布等,它使用枣阳当地种植生产的优质棉花为原料,采用手摇单锭纺车、木质脚踏织机等工具纺织而成。是农耕文明时期的历史产物,曾是枣阳农村妇女主要谋生的手艺,经考证距今已有6200多年历史。枣阳粗布制作技艺从棉花种植到织成布匹主要的核心工序有17道,非常复杂,十分考验耐心。

经过了理论的学习,到了大家最期待的实践环节。纺织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织布了。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大大小小的织布机就是把线、丝、麻等原材料加工成丝线后织成布料的工具,她为我们亲自示范织布的过程,一步步详细讲解,她的双手不停地引线、穿梭,一寸寸土布从织布机里慢慢织就。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惊叹的表情,我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自己尝试织布这一技艺了。

在我们自己实践的环节,刘倩老师耐心的为我们指导,在经过几轮的练习中,我们由开始的不熟练渐渐能够找到节奏,一穿一压一换慢慢享受这个织布的过程。在体验“织女”时,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整个过程中,我可以亲手感受到每一根线的质地和每一个细节的变化,这种手感和视觉上的满足感是机械生产所无法比拟的。

图为实践队成员自己尝试织布 李沁遥 摄

令我们更加惊叹的是纺线的过程,小小棉花在刘倩老师的操作下,变成一根极细的棉线,经过几圈纺车,棉线充满了“力量”。但这可是一个技术活,纺线是需要技巧的,纺车摇得慢,线抽得快了,纺的线就松松的,容易断头;纺车摇快了,线抽得慢了,捻子就会拧成绳,纺出的线就打成结。只有摇车和抽线配合适当,才能纺出均匀细密的线。老师告诉我们开始学纺线,只能沉下心来慢慢地体会,协调左右手的动作,右手摇着纺车,左手拿着捻子不停地一前一后地摇摆,随着纺车转动抽出线条。我们只体验了一会儿就感觉到腰酸胳膊疼了,更何况是纺三五个小时或者两三天,甚至一天十多个小时,那是需要极大耐心和坚强的毅力才可以完成的。

图为刘倩老师指导实践队成员纺线 李沁遥 摄

一方布养一方人,也成就一方人。老粗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唧唧的织机声中,一拨又一拨的民间艺人,在时间的背影中渐渐老去。但老掉的织机依然存在,这一传统技艺仍在现代的潮流中绽放出璀璨之花。

通过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培养创造力和耐心,我对于非遗粗布技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同时,我们也希望这项传统技艺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传承,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21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愉快的一天支教

支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行为,它使我有机会去远离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与当地的孩子们一起度过宝贵的时光。这段经历带给我很多感悟和启示。首先,支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美好的支教一天

今天是支教的第二十五天,今天没我的课,但是我还是很早就起来了,因为今天有四五年级的甲骨文汇报演出,第一节是班会课,不需要我去,所以我就洗了头,洗完头我就去学校了,先看了四五……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充实的支教一天

早上七点半,伴随着蝉鸣、小朋友们的嬉戏声、同伴们的洗漱声以及透过窗户倾洒下来的阳光,我从床上醒来,醒了之后立马的穿上衣服然后出去洗漱了一番,洗完之后吃了张煎饼又喝了杯牛奶就……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诚心诚意,育人育己

正心诚意,育人育己支教是一种特殊的经历,它不仅是对他人的奉献,更是对自己成长的一次洗礼。在我这一段时间的支教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正心诚意,育人育己”这句古训的真谛。首先……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星并不远,梦也不远了

星并不远,梦也不远。这句简洁而又深刻的话语,表达了一个美好的信念:只要我们有梦想,不论目标有多大,只要我们勇敢去追逐,就能够实现它。作为一名支教者,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支……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有爱的支教

今天睡得晚,不知道为啥失眠了,就是睡不着,看催眠视频也睡不着,过了好久差不多在两点多的时候才睡着,但是我起的还蛮早的,因为我今天上午满课,第一节去了四年级上课,因为快结束了……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惬意的支教生活

今天有事没课的一天,今天就赖了一会床,大概八点半的时候起来了,起来之后就洗漱了一番,洗完之后就去学校了,我先去了五年级,去听了传统文化的课,王老师讲的传统文化的课很丰富也很……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追逐梦想,点亮未来

追逐梦想,点亮未来在支教的日子里,我看到了许多孩子们如何努力追逐梦想,点亮自己的未来。这些孩子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环境,有些是贫困地区的孩子,有些则面临着社会问题和家庭困境。……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春节成功申遗,助力双创迸发“春”之力量

辞旧迎新踏春来,鞭炮齐响锣鼓鸣,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华夏儿女中的心中有着独一无二的意蕴。2024年12月4日,…

践行非遗双创实践,点亮新春文化华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不懈的…

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实地调研

2025年1月27日,为调查了解威海市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构建数字化医废智慧监管平台情况,山东大学(威海)医废焕能调研团成员邵佳…

山东大学学生访谈覃刚医生,聚焦医疗废弃物处理实践调研

2025年2月8日,山东大学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开调研。此次访谈围绕医疗废弃物处理展开,旨在助力相关…

最新发布

奋进新征程,青春正当时
奋进新征程,青春正当时——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兴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光阴似箭,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接近尾声,为总结…
寻访红色印记,感悟百年奋斗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驱在20世纪20年代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对中国共产党先驱心路历…
步履不停,踏步研行
步履不停,踏步研行,今天跟随“青火”社会实践队的调研组出去调研,一路上见识了不少湛江的人文风景。我们队的调研主题是“湛江红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情况”,我们走访了朝发村文化楼、福民社区党群…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进校园,带来希望。
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来到恩施州来凤县大河镇,去到大坟山存大红希望小学和来凤县大河镇中心学校,对这里的学生进行七彩假期暑期支教活动,我认为这不仅仅只是给学生们带来知识,教授他们已知的语数外等课程…
八字桥社区“希望家园”开班啦
中国大学生网讯(通讯员郭忆童)2023年7月10日星期一上午10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情系楚蜀,筑梦宜都”宜都三下乡实践队的支教实践活动在八字桥社区“希望家园”拉开了帷幕。第一节课,围绕着学生的人身安全…
鞠躬尽瘁促革命,姚薛精神永流传
鞠躬尽瘁促革命,姚薛精神永流传“寻访莆田红色印迹,传承姚薛革命精神”暑期实践队于7月10日前往仙游枫亭镇塔斗山公园中的薛介民姚明珠烈士事迹展览馆参观与采访,旨在传承和赓续他们的精神,感悟红色血脉的…
成长进行时——“3+2“融合社会实践队正成长
7月12日,是“3+2”融合社会实践队开课的第三天。在过去两天的课程里,我们听到了学生的欢声笑语,也看到了学生积极学习的样子。在点滴的学习中,学生们收获了新的知识。对于小老师而言,每一天的教学都是一种…
岭南甄选社会队实践心得体会
在参加岭南甄选社会实践队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这次实践让我深刻理解到社会的多样性和挑战,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身的成长和责任。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岭南甄选社会实践队为我提供了一个…
湖北学子赴十堰支教:弦歌悠长,笃学尚行
十堰7月12日电(通讯员苏惠琳)近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优师”支教团来到了美丽的水都丹江口市,为丹江口市三所小学开展了为期15天的特色夏令营,让同学们在手工、天文科普、科学实验、劳动教育等八个特色课…
特色展特长,精彩每一课
今天早上是当诗朗诵的助教,初中4班的同学都非常配合,在老师的引导下,该停顿的地方着重停顿,该重读的时候就重读,不断进步,读的越来越好,感觉到很欣慰。接着九点钟,“青火”社会实践队也召开了成立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