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中国青年网滁州7月11日电(通讯员 刘莉)为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赴藕塘烈士陵园实践队于2023年7月5日来到藕塘烈士陵园进行实践学习。
炎炎烈日掩盖不了实践队员们缅怀革命先烈的热情,迎着骄阳,实践队员们步行1.5公里终于抵达目的地。实践队员们在参观过程中踏寻红色记忆,感悟革命情怀。
图为展厅内的烈士雕像。通讯员 刘莉 供图
从烈日炎炎的外厅进入烈士纪念馆内,扑面而来的凉气吹走了实践队员们一路的疲惫。还为踏入馆内,大厅中巨大的英雄铜像便引入眼帘。实践队员们站在铜像前久久不敢上前,看着曾出现在书本上的人物突然出在了眼前,实践队员们心中也自然想起曾经学习过的英雄事迹。栩栩如生的铜像让人民觉得英雄从未离开。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他们永垂不朽,他们的精神照耀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砥砺前行。
在铜像旁树立了一个写着入党誓词的立牌,“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看着这庄严的宣誓词实践队员们赞叹不已。因为这些烈士前辈们说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们不怕苦,不喊累,只愿以自身的力量为人民谋幸福。真是应了那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场的实践队员们相互交流着说希望有一天也能够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发光发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后人”在“乘凉”的同时也不会忘记感恩。以前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守护祖国,今天人们为他们建设纪念馆传扬他们的精神,呼吁世人学习。学习红色事迹、学习红色文化,学习红色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烈士纪念馆。通讯员 刘莉 供图
实践队员们集体参观藕塘革命纪念馆,了解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历史。进入陵园便被庄严肃穆的场景感染。展厅陈列了刘少奇、张云逸、邓位三、罗炳辉、谭震林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历史足迹;这里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时期赤卫队和姊妹团使用过的红袖标;有根据地军民使用过的大刀、长矛、两股叉;有1931年戴国卿英勇就义的场景画面介绍。其中抗日战争时期的陈列品居多,有军刀、手枪、手雷、望远镜等战利品;有有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中自制的纺车、草鞋、棉鞋、棉被和自己印刷厂印刷的流通劵、饭票等。实践队员们还通过馆内图片和视频了解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三次会议召开情况及重要意义。此情此景,让实践队员们觉得仿佛回到了当时那个年代,不经感叹如今生活的美好。
在这里,实践队员们看到“日军在定远留下的暴行”专栏,尽管不能切身感受革命军民当时的绝望与痛苦,但是只要站在那里,就能想到革命先烈们为我们换来盛世,却永远被黄土埋葬在黑暗寂静的地下。展厅里还有许多英雄抗战留下的物品,只要站在那里,实践队员们就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不易与艰辛。还看到了妇女协会组织在抗日战争期间组织起来的革命组织,该组织不断壮大,在吴圩农民暴动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日伪军多次进犯藕塘,军民没有丝毫退缩,革命前辈们拿起简陋的工具,尽管只是一只锄头或一把镰刀,但他们毅然决然捍卫家园的决心是不可磨灭的。这些先烈们或许大字不识,但他们心中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为革命出一把力。那几句“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衣。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让实践队员们不禁潸然泪下。
图为讲解员讲解历史史实。通讯员 刘莉 供图
实践队员们在场馆内有幸遇到了纪念馆的解说员姐姐在录制宣传视频。解说员姐姐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将革命前辈们的事迹娓娓道来。解说员姐姐详细说明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定远地区的党、团组织发展和群众革命运动的情况;抗日战争期间刘少奇等同志在藕塘地区的活动以及根据地军民对敌斗争情况等。在她的解说中,实践队员们更清晰的了解了曾经在藕塘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生的历史事件,了解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革命前辈们是如何抵御万难开辟藕塘革命根据地 。解说结束后,实践队员们久久不能回神,都被革命前辈的英勇无畏所折服,不禁感叹一定要铭记历史,传承历史。
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光芒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早已证明,大国崛起于文明,奠基于精神。没有强大的牺牲精神作为支撑,便无法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新时代的人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必须从历史中,特别是中国革命史中优良的精神因子,这就必然把英烈精神突出出来。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将星风采厅。通讯员 刘莉 供图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离开思源厅,实践队员们进入将星风采厅,首次映入眼帘的是“将星风采”四个大字,厅内摆放着带有革命烈士头像的纪念牌匾,牌匾里杜撰的是革命老军光芒的一生。其中《烈士英名录》铭记了两千多个烈士英名。根据资料显示,其中包括团以上干部17人,连级以上干部110多人,中共党员790人。一张张老照片挂在墙上,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艰苦的岁月,在展示那段不朽的历程。虽然他们走了,但他们的事迹永远留在这里。实践队员们好似回到了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又重现了无数英才人杰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解放而奋斗的场面。
逝者已逝,呜呼哀哉!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革命前辈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
图为实践队员对烈士墓三鞠躬表达敬意。通讯员 刘莉 供图
离开纪念馆,实践队员们继续前行,巨大的石碑尽收眼底,“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璀璨夺目,好不壮观!看到这几个大字就能想到革命烈士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永存在人民心中。
石碑之后便是呈半圆形一排一排排列的战士们的墓碑,这也是这些英雄们的精神永存之处,它告诉人们在老一辈革命家的不懈努力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里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除此之外,在藕塘烈士陵园分园中还有许多名无名烈士,他们真的没有名字吗?当然不。他们曾经有过名字,他们为中国革命和建立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只因种种原因,他们的姓名无法为人得知。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烈士”!身后一排排身姿挺拔的青松则代表他们不屈的意志。实践队员们以三个深深的鞠躬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感谢与敬仰,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太平盛世。革命前辈们虽然失去生命,但革命精神万古长青,永垂不朽。
图为陵园内烈士纪念碑。通讯员 刘莉 供图
今天,中国青年们赶上太平盛世,过着衣食无优的好日子里。中华儿女一定不能忘记如今的幸福是用无数革命先辈付出了宝贵生命而换来的!要时刻牢记住:没有共产觉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伟人毛泽东当年说过这样一向经典:“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时光长河在静静流淌,长城的烽火已随风雨散去,和平的白鸽飞过山头。中国人民心中的“红色小苗”已然茁壮成长,红色基因是坚持,是遇到困难决不放弃;是忠诚,是坚贞不渝的爱国爱党爱民;是奉献,是无欲无求无怨无悔;是追求,是不畏浮云勇攀高峰。作为共青团员和新时代下的青年大学生,实践队员们立志通过社会实践来丰富人生阅历,学好知识与本领,宣传家乡,挖掘家乡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铭记英雄历史,教育后世子孙。在感慨前人的功绩的同时,也不能一味的只回忆过去,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华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来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人民做贡献!参观烈士陵园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英維、铭记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革命先烈们勇于辆牲的精神,而是要珍惜他们用生命争取来的权利和生活,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更是要尽最大的努力为祖国的美好而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21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