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姐,我们也可以绽放出属于我们的绚烂吗?”
“当然可以!”我轻轻将手放在这个小女孩的肩上铿锵有力地说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毅然如此,更何况我们呢!”
不知是“支教”一词还是“五年级”一词唤起了我内心深处的记忆,让我面对众多的课程时,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诗词鉴赏课。选择后,我第一时间想起的便是《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支教老师梁俊和贵州乌蒙山区孩子用宛如天籁的声音动情演绎了《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遍又一遍地萦绕在耳边。五年前我第一次被这首诗歌所震撼,在往后的时光内我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来面对生活“骨感”、坚持向阳而生、坚信生于平凡却不影响绚烂绽放,因此想要将这首诗歌分享给小朋友的欲望越来越浓烈,这不仅仅是教学任务的完成,更是内心深处对教育本身的责任感。
图为实践队队员正给小朋友们进行《苔》诗歌的授课。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李振东 提供
第一次备课、第一次充当老师的角色、第一次切实地面对学生,我竟不觉有任何的压力,只想着陪伴虽短,但如果能给他们的人生旅途中留下一丝丝的触动也不虚此行“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课程时间如期而至,我根据备课内容将《苔》徐徐道来。诗歌内容简短明了,意蕴丰富,尤其是梁俊老师同乌蒙山的学生的故事将小朋友深深地吸引住。他们仅仅只用了五分钟就把诗歌的内容熟悉并背诵,并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声中带入自身的情感,最终在分享环节中与他人分享自己对于《苔》的思考和见解。
图为小朋友们正书写自己关于《苔》这首诗歌的思考和感悟。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赵梦婷 摄
内容的丰富、故事的精彩演绎、情绪上的共鸣三者合一,让多数同学不禁掩面流泪,与之同时我也被他们与我分享的一些故事所感动。他们有些是父母在外打工,自己跟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居住的留守儿童。我认真地倾听着他们的故事,看着一张张稚嫩的脸上却说着与他们年纪不相符合的成熟,那种成熟是会让人心疼的成熟。沉默中,我抬头向上望,试图将不争气的泪水憋回去。无奈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不争气的泪水留了下来……紧接着把这个孩子抱在了怀里。许久,我才把他松开,轻抚着他的头说道:“姐姐希望你能够像今日我们所讲的苔一样,即使太阳照不到我们,并不意味着我们比别人少些什么,我们还有我们的理想,只要坚持不懈,我们定会‘也学牡丹开’。”他哽咽着点了点头,并对我微笑着,恰好一束阳光的余晖倾斜而下,照在他的脸庞上熠熠生辉。
备课时从未想过想要怎么样的效果,只期盼能够引起小朋友们一点点的触动便是最好,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五年前我因《苔》而收获颇多,五年后的今天我将这份触动和收获继续传递下去,不因任何功利和任务,而是源于自己内心的责任感和感恩之情。一首《苔》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也让我逐渐地走进小朋友们的生活,更让我开启了我的支教生活。人生路漫漫,我们大多数的人仅仅只是平凡人,生于平凡、不甘于平凡、勇于追求,争取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那朵花,那朵花即使再小,但也是一朵绚烂的花!
回想起上课时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再仔细品味他们对于《苔》的思考之言,写到此处我不禁泪流满面。说是支教,不如说是共同成长,我们和他们的角色在相处的时光中相互转化。我们不仅是知识的分享者,还是他们打开眼界看待世界的一扇门,更是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的点点星火。我想为什么要以《苔》作为自己支教生活的开始,因为我和梁老师一样希望孩子们能像牡丹一样绽放,用这种正能量的态度向孩子们传达生命的价值,这比任何书本知识都有益。
图为实践队全体队员同班级小朋友们的集体合照。 大学生网报 韩怡婷 提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14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