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顺开基祖黄文举为明代岁进士,家传世代崇文兴教。明清年代至民国初期,村中有书房、学堂、私塾。
民国29年,该村兴办了“文举学校”,开展现代科学文化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调顺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1955年开办11所托儿所、幼儿园,1968年扩大小学教育规模,与湛江港务局第三作业区合办子弟学校,1971年附设初中班,1972年子弟学校改名为湛江港务局第三中学,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1973年,驻岛的湛江海洋渔业公司开办子弟学校,1982年改为湛江渔业公司第一中学,成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后来,湛江港务局第三中学和湛江渔业公司第一中学移交湛江市赤坎区人民政府管理,分别定名为湛江市第十九中学、湛江市第二十五中学。至2016年,调顺岛内有幼儿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

(图为民居一角 源于《调顺日志》)
明代至21世纪初,从这个小岛走出来的莘萃学子,有20多人成为明清年代的举人、进士、贡生、监生,200多人获得近现代的博士、硕士、学士、研究员、大学教授等学位职称。他们活跃在国家的政坛、文坛、教坛、军界、商界、央企、国企及其他各条战线上,厅级干部数十人。主要人物有:黄华振,曾任海南省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英,曾任湛江市总工会部长,正处级离休干部;黄车来,曾任湛江市商业局党委副书记;黄华钦,农民作曲家,名入《中国音乐家辞典》,现为湛江市音乐协会副主席;黄车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调顺网龙“传承人”,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曲艺家”,荣获“广东省特殊贡献曲艺工作者”称号,2016年荣获“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称号。
撰稿人:杨菁菁
供稿单位: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春织者”社会实践队
初审:梁美兰
复审:许嘉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00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处革命旧址都是一本无字的书,每一寸红色土地都是一部生动的教材。大井朱毛旧居,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更承载着无……
张和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井冈山,这座承载着红色革命历史的山峦,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更是艰苦奋斗精神的象征。近日,红船行红色文化宣讲团全体成员有幸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走进小井红军医院,亲身感受那段……
张和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实事求是闯新路:八角楼革命旧址现场教学实践感悟》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井冈山的八角楼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作为一名红船行红色文化宣讲团的成员,……
张和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晨光微曦,山川静默,红船行处,故事新说。红军的一天,从急行军的号角开始,脚步踏破黎明的寂静,汗水浇灌信念的田野。草鞋破旧,意志如钢,穿越历史的长廊,每一步,都是对自由的渴望……
张和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井冈山精神,是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井冈山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英……
张和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为持续加强“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凸显校地共建的特色优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让理论的种子在广袤的基层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2024年7月,湖北第……
张和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在翠绿的井冈山脚下,一抹红色的火焰在青年学子心中熊熊燃烧。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红船行红色文化宣讲团,踏上了这片孕育了无数革命传奇的土地,他们的心中,装着对历史的……
张和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在炎炎夏日,我踏上了前往湖北省赤壁市蒲纺工业园区桂花树社区的旅途,心中满是对未知的探索和对社会基层治理的浓厚兴趣。此行,我有幸在社区党委副书记姜鑫的引领下,深入调研了桂花树……
张和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