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这条乡间小路上,很舒适、惬意。这儿的交通不如城市发达,甚至没有公共交通,学生上下学都是家长骑着电动车接送,由于大部分年轻人都出门在外工作,我们看到的基本都是些老年人在家中守着。看得出来,这儿很多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这不禁让我想要为这些孩子多做些什么。
图为小朋友们上足球课,课前热身活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詹小梦 摄
我们到学校时正好赶上孩子们放学回家,很多孩子们在同熟悉的老师打招呼,我惊讶于已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小朋友们还是能够清楚的记得曾经教过他几节课的老师的名字,并能与他开心的聊上几句。
7月7日第一天开课,所有志愿者被分配到不同的年级举行开班仪式,我被分配到六年级中举行开班仪式。
处于这个年龄的小朋友们性格都格外的活泼,打开教室门,孩子们一片欢呼,好像在迎接他们的朋友。志愿者们一个个介绍自己的名字和课程安排,孩子们一如既往的给予热情的回馈。也许是爷爷奶奶带他们的原因,他们对于同龄人的到来充满好奇,一下课就会抓着我们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我们也很乐意为他们解答。在这一来一回的分享中,我们便熟悉了起来。
图为孩子们在手工课上自己动手制作花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杨 摄
“老师,你等会能不能接着教我怎么做灯笼啊,我想让你亲手教我做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灯笼!”这是在我第一次上课之后小朋友们对我说的话。初次上课的紧张和担忧都被这句话而冲散,上课之前我还在为这漫长的四十分钟而担忧,“要是没有人配合我上课怎么办?”“要是没有小朋友喜欢我的课程怎么办?”……诸多可能发生的不可能发生的情况通通假想了一遍。课后知道小朋友们想要继续完善课堂中没有完善好的手工作品时,我悬着的心终于平静。“好,你尽管来找我,我亲手教你做!”我压制住激动的情绪,微笑着回答她。她将左手举到我的耳边,我很疑惑,但当我听到手表中发出的音乐的时候,我明白了。她在与我分享每日伴她入睡的歌曲,我便顺势同她聊了起来。我与她分享我的大学生活,聊天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她对于大学生活的向往,就像我小时候一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热情。
课间一位小女生通过其他老师找到我的办公位置,她满脸笑容却又有些羞涩的对我说:“老师,今天你教我们折的灯笼我折好了,我想带回家把它弄得更加精美一点然后明天带来送给你。”这种感受不亚于期末考试考了很好的成绩,顿时心花怒。然而当时的我表达不出我的激动,只能一个劲的回复她“好的好的”。
上完一次课收获了很多小朋友们自己亲手做的小手工,我想这是他们表达喜欢的一种方式。令我更加动容的是,一位小朋友拿出她的笔和纸想让我给她签上我的名字,定睛一看,这张纸条是保留了一年多的承载着很多美好回忆的纸条。那张纸条上密密麻麻地写着上一期支教活动中的老师的名字。小朋友们用这种方式将志愿者们的名字保留了下来,牢牢的记住。
图为小朋友保存一年多的签名纸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锦祥 摄
过去了三天的支教生活,我能感受到小朋友们很期待我们给他们分享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他们希望我们能够多多分享一些我们所学的东西,我们对世界的感悟。当然,我们也很希望小朋友们能多多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生活,分享他们的爱好,分享他们的烦恼……在后面的支教活动中,我们会在一次次交流分享中汲取到各自需要的养分,共同成长。 (通讯员 周艳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99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