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加深入挖掘经典人力资源管理红色因素,在了解中国船政发展的同时结合专业知识,传承船政文化,弘扬船政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7月3日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福州市鼓楼区、马尾区、仓山区螺洲镇与建新镇挖掘红色经典HR元素实践队前往福州市马尾区展开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乘着大巴来到罗星塔,马尾罗星塔是我国航海史上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它位于闽江下游三江合汇处,它是国际公认的航标,是闽江门户标志,有“中国塔”之称。张紫琴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塔下一副对联“朝朝朝朝朝朝夕;长长长长长长消”的读法,实践队队员从中体悟到中国汉字的魅力,也对中国的航海文化有初步了解,也为后续的参观铺垫。接着,实践队跟着指导老师张紫琴的步伐来到昭宗祠。位于马江之畔的马江昭忠祠专为海战中牺牲的将士而设,是我国唯一一座近代海军英烈纪念专祠。实践队进入祠内,肃穆又沉重,小小志愿讲解员为实践队讲述着我国近代海军英烈同仇敌忾、为国捐躯的故事。1884年甲申中法马江海战,船政轮船水师在极不利的情况下仓促还击,因敌我兵力悬殊,几乎全军覆没。实践队队员感受到船政学子英勇顽强,奋战到底的船政精神,同时也感受到了身为先锋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纵使局势不利,也从全局思考,注重团队的配合程度。
图为实践队参观罗星塔 陈洋洋摄
图为实践队参观昭忠祠 方葭婳摄
最后一战是中国船政文化城,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实践队队员领略到中国船政在近代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国近代海战的艰辛和热血,以及爱国仁人志士的丰伟形象及其先进思想;在船政衙门与船政学堂,实践队队员看到了19世纪60年代的青年志士是如何勇于挑战、敢于突破,向西方学习,构建了近代中国新型管理模式,开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船政的诞生,寄托着民族复兴的希望,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卫星定位早已取代港航标志的作用,造船技术也在不断更迭,但船政文化所凝结的历史画卷,仍然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实践队队员感受到革命烈士的身影是中国人民践行初心使命的民族精神,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是守望相助、大爱无疆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实践队也挖掘出更多了红色经典HR因素。在船政学堂的人才培养方面,注重课堂教学与舰船、工厂的实训结合,形成了知行合一的学制模式,实践队看到了近代员工培训的影子,根据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结合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发展相匹配;且船政从创建伊始,在工业生产方面就坚定秉持着“权操诸我”的原则,船政采取的是技术承包的做法,以高额的报酬为吸引,以西式的合同形式为规范和约束,雇佣、委托欧洲技术团队,要求西方人员接受中方管理,实践队看到了近代员工关系的雏形,将既要把团队成员看作是需要通过资源投入才能够形成的一笔财富(即真正的人力资源),也可以将团队成员仅仅看成是实现最小化支出;船政学堂初期由聘请的欧洲教习执教,后期由船政学堂自身培养出的中国毕业生任教。学堂实行宽进严出的招募、考试制度,学生入校后一方面有优厚的奖学金激励,一方面要面对严格而频繁的考试,学堂的淘汰率高达三分之二左右。实践队发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系统框架构建与绩效考评制度的重要性。同时,船政学堂以“学”“用”作为标准考察,根据各人的成就不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实践队队员也更深入理解了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图为实践队参观昭忠祠 张腾摄
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队员不仅深入了解中国船政文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与提高知识掌握能力,还发现当代青年既要有发现问题的眼睛,又要有解决问题的智慧。不仅要刻苦学习,不断增强技能本领,夯实专业基础;还要培养创新能力,敢于突破禁锢思维的勇气,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努力打好发展根底,为国家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86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