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历史的褶皱记忆,感知非遗的独特魅力,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宝贵的民间记忆被传承至今。为进一步探寻非遗奥秘、了解非遗历程,7月8日,重庆移通学院“寻非遗之文化,拾坚守之精神”观察实践团带着对历史文化的热枕前往重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重庆巴渝民间中医药博物馆,参观博物馆藏品,采访博物馆管理人员李小芳,感受传统工匠精神,把传承非遗落到实处。
图为实践团在重庆市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前的合影
匾额,又称门额,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元素之一,在巴渝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匾额作为传统文化的标志,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它不仅展现着独特的风韵,更彰显着中国之美。从宫殿、庙宇等宏伟建筑上所用的大型匾额,到民居、商铺等日常生活场景中使用的小型匾额,无论大小,每一块匾额都蕴含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传统文化的痕迹。匾额上所刻字体多样,有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风格,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和表现力。同时,匾额上的图案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图案有龙凤、花鸟、山水等各种自然元素,通过绘制精致的图案,使匾额更加具有韵味。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博物馆名匾
重庆巴渝民间中医药博物馆是国内成立较早的医药博物馆,在中医药专业性上也是代表性极强的一座民间医药博物馆。馆内塑造有历代中医药名家仿青铜塑像40余尊,展示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夏、商、周、秦、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等中医药的发展、演变历程。目前博物馆现有30000余件各类各时期医用器具,50000余册古医书和文献资料。重庆巴渝民间中医药博物馆中的巫祝时代的祭祀,到文字演变,到图典的解读,到中国针灸图的传承,都彰显着中国民间中医的文化自信。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古医书及文献资料
为了让实践团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兼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推广者李小芳老师就匾额和中医药的历史及相关文化向实践团进行了讲解。李老师说道,博物馆内收藏的传统匾额不仅仅是文字和图案的堆砌,更是一种承载着历史记忆、文化智慧和精神底蕴的艺术品;许多非遗技艺都可以在匾额中所找寻,它们通过匾额呈现,匾额更是作为它们的载体而散发独特魅力。同时,李老师也为实践团讲解了拔步床,每一阶木质台阶看似是为了防潮,实则内在的含义是为了步步高升,平步青云。此外,李老师表示博物馆还设置了展示区域,医者们凭借着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理解,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方法,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民间疗法,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药在实践中的智慧与卓越。
李小芳老师为实践团队员讲解博物馆名匾
图为李小芳老师向实践团讲解拔步床
图为李小芳老师向实践团介绍中医药方法
面对采访,李小芳老师表示,名匾是国学的弘扬、文化的沉淀,历史的铭记;而对于中医药文化,它之所以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是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极致展现,蕴含着中华名族的智慧结晶,毕竟健康是时代关心的事、国家关注的事、老百姓受益的事,要让非遗传承,让这一独特而宝贵的遗产发挥自己的色彩!李小芳老师也提到,她的心愿便是将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一直传承下去,并表明非遗的传承不仅需要传承人技艺的代代相传,也需要青年一代的宣传者、守护者,将非遗文化传播出去。
图为实践团采访李小芳老师
博物馆是历史的流光,是文化的厚载,年轻一代要把非遗融入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参与到非遗文化中来。“寻非遗之文化,拾坚守之精神”观察实践团也将继续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更多的人发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之需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84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