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宿州7月5日电 (通讯员 孙昕苒)7月1日,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帆实践队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杨楼镇对当地农业特色产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实践,旨在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状况,同时也能让实践队员更加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要义。
一幅以产业振兴为重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在山坳间徐徐展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杨楼镇,2023年种植大蒜面积达4000余亩,产值达160万元。走进杨楼镇大蒜种植产业园,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实践队员们看到农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发货;基地内工人们在忙着整地、施肥、植苗;基地外的道路上,一辆辆货车来来往往。
以党建为引领,凝心聚力促振兴
杨楼镇党委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镇人民开展一系列高质量产业发展工作。实践队员们在走访中发现许多孩子也在帮忙,通过询问得知,孩子们受到影响,很喜欢这种环境,会自主地加入进来。作为萧县大蒜第一大镇,杨楼镇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工作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由镇党委书记牵头抓总,各班子成员根据实际情况带头包户包片,落实各项任务。全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蒜种、大蒜育苗、种植、田间管理等工作。
杨楼镇通过产业振兴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党员干部对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凝聚了发展合力,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杨楼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开展走访活动,做到问需于民、问效于民。通过广泛开展走访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这片土地上,实践队员看到了当地村民的一张张笑脸,队员们也发自内心地高兴。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杨楼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不断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子,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杨楼镇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大蒜、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在这里都有很好的种植和发展前景,这为杨楼镇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如今,杨楼镇已初步形成了以大蒜种植为基础、以中药材种植为补充、以小杂粮种植为特色的多元化农业产业格局,为促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萧县杨楼镇新廷社区、路套村先行先试,按照“保底收入+盈余分红”的方式,以每亩7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把农户变为合作社“股东”,将土地连片集约,引入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实践队员在与村民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因为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有了可观的收入,他们不用背井离乡,在村子里工作就会有收入。“真没想到,像我这么大年纪,也可以在家门口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杨楼镇新廷社区居民刘明兰一边采收大蒜,一边高兴地说。
图为团队成员在农户家中种植基地与小朋友共同体验 中国青年网 孙昕苒提供
强化科技支撑,助推大蒜产业高质量发展
杨楼镇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大蒜种植技术,保障大蒜的品质。通过对大蒜产业的一系列技术改进,有效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保证了大蒜质量。实践队员们从村民那了解到现在的大蒜质量高了很多,产量也逐年增加。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增加有机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料,为大蒜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减少化肥对土壤结构造成的破坏。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效提高了种植效率。在杨楼镇政府引导下,引进了大蒜机械化种植技术,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大蒜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杨楼镇积极对接长三角等地的大型商超、物流公司,大力开展产销对接活动;组织合作社及农户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交易会、推介会等;每个农户都有自己独特的账号,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线上线下销售。实践队员询问农户他们会不会使用电子设备的时候,农户们会说有人来协助他们,年轻的村民会自发地帮助他们操作,耐心地教他们如何操作。现如今,他们基本上都会自己操作了。
图为团队成员赴高科技园区学习 中国青年网 孙昕苒提供
如今,大蒜种植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近年来,杨楼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自身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党组织+党员+群众”的工作模式,因地制宜种植大蒜、水稻等特色产业,培养了一批致富能手,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致富产业,带动了当地群众持续增收,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84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