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品两汉韵味,再赏西晋风采
——探访浦城闽派古琴与传统剪纸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赴桂云华”实践队7月3日上午电
七月三日上午,为了更全面的感受浦城的非遗文化,实践队同文体旅局机关支部陈书记共同前往梦笔文化街拜访非遗文化传承人们,并亲身感受制作过程。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闽派古琴体验坊,见到了福建省级闽派古琴非遗传承人吴燕琳老师。
落座琴前,老师向我们介绍古琴结构及内涵:古琴全长三尺六寸五代表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最前端有十三个点代表十二个月份,中间最大的点代表闰月。琴面为“天”,琴背为“地”,背有两洞大的称“龙池”小的名“凤池”。特别的是,七根琴弦除了“传统五音调”外,六七弦分别名为“文”“武”,反应宋代“文武有别”思潮。
队员听老师介绍古琴
古琴兴于宋朝,古代文人雅士“以琴会友”,闽派古琴主要以指法细腻、潇洒脱俗的风格著称。吴老师说:“古筝与古琴存在区别,古琴的指法更加轻柔,弹琴是手指不能太跳跃,需要手不离弦”。
吴老师展示了乐感节奏强的曲目—《酒狂》。随着她指尖在琴弦上拨弄,跌宕起伏的旋律,老师描述的画面展现在眼前:“醉酒翁跌跌撞撞爬上最后一层
楼梯摔倒最后呕吐的场景。”
吴燕琳老师奏曲
在欣赏了传承人的雅乐之后,队员们学习弹奏了曲目《沧海一声笑》的片段。过程中队员说:“来之前看过别人弹古琴的片段,以为自己上手也会那样优雅,没想到手型的控制和旋律的掌控这么难这么困难。”
队员学习曲目片段
非遗文化的魅力在此尽数体现:短暂脱离现代快节奏生活,于非遗传承中取得安适与静谧。学习结束后,另一名队员不禁称赞“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觉整个人都放松安静了下来,像漫步山林一样。”
道别吴燕琳老师后,实践队来到了剪花嫂剪纸坊。
上到二楼,工作人员分发红色剪纸供实践队员们体会剪纸的魅力。“剪纸确实需要细心和耐心,特别是在一些细小的地方,一不小心就会剪岔。”“能剪出这么多花样的工艺人真的很了不起,我才剪了一个就开始坐不住了。”在体验中,队员们纷纷感叹做手工的不易。
队员体验剪纸
工作人员听到实践队的感叹后笑着解释:“剪纸是一个需要细心和耐心的过程,通常一坐就要四五个小时,一不小心就会剪毁掉,通常将三四张纸叠在一起进行裁剪,但往往只能出一两张较为完美的作品。”
队长吴贤沁与剪纸成品合照
体验结束后,工作人员向实践队介绍了当今浦城剪纸的发展“浦城剪纸已在福州拥有展示厅和主题酒店,并且剪纸的学徒逐年增加。剪纸进校园的活动和公益课日常开展。”作为浦城的重要非遗之一,剪纸的发展也为其他非遗的发展提供借鉴,鼓舞其他浦城非遗继续发展。
经过一日的非遗课程体验,实践队队员对浦城非遗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既感叹浦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之多,同时也陶醉于其中蕴含的深厚韵味。实践队队员们也将持续关注浦城各种非遗文化发展情况,汲取经验,在日后的实践中为中国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助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81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