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知识产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发,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护法传承,浙韵非遗”社会实践团队赴绍兴东湖风景区探非物质文化遗产——脚划船俗。脚划船俗为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6月,脚划船俗被列入第一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绍兴东湖景区在保护乌篷船和脚蹬船技艺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其在旅游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方面有许多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因此,“护法传承,浙韵非遗”社会实践团队以绍兴东湖景区为基点,开展实地调研活动,访谈有关负责人、采访脚蹬船的文化传承人、体验乌篷船制作技艺,深入了解学习景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经验,从而为保护、传承、开发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一份力量。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跟随导游,走遍了东湖景区。我们了解到:乌篷船因其船篷涂了烟煤和桐油,色泽乌黑光亮而得名,拥有悠久的历史与实用的功能。东湖的崖壁,属于垂直型的崖壁,在江南较为罕见,且里面富含铁类化合物。如含有氧化铁的崖壁,就呈现出红色。以前采下来的石块,则主要用于建造大型建筑物或用于铺桥铺路。陶社,是东湖的主人为了纪念曾在东湖通易学堂当老师的陶成章先生所设。扬帆坊,是一座水乡社戏台。在东湖,水乡社戏主要演出绍兴莲花落和绍兴的越剧。长堤沿岸,栽种着错落有致的嫁接桃花树;湖对岸,立于沉积岩上的景点桂林,栽有数个品种的桂树;环绕寒碧亭的,是迎风翕动的粉莲绿荷。
在船坞,成员们观摩学习乌篷船的修补技艺与造船技艺。在码头,成员们面对面采访传承人对脚蹬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期许展望。在乌篷船中,成员们近距离感受传承人们的精妙脚蹬船技艺与浓厚的文化自信。在茶馆,成员们沉浸于社戏带来的绍兴风土人情。探索、游览东湖景区,带给我们的不止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知识面与认知视野的扩张。
在绍兴东湖景区展开的实践调研之行,实践团队领略了景区的风景和丰富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深入了解学习到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经济结合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并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发提供新思路,开辟新途径!
撰稿 | 朱依熠
图片 | 刘健翔
审核 | 郑艾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53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