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的到来助推着三下乡的风潮再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和光同尘队在6月18日的下午去到了久负盛名的江门市陈白沙纪念馆进行调研参观,深入了解陈白沙的一生以及陈白沙所做的贡献。这次参观活动是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组织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一部分,旨在让大学生走进农村,了解乡村的风土人情,感受农村发展的脉搏。
陈白沙,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中华的儒家文化倡导“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天骄伟人,留下的是他们铁弓悍马指点江山的壮举,是浩瀚无比的封疆国土的留传万世的传说,毕竟是凤毛麟角,一个人死后能得到后人建祠造庙拜祭,也算是留芳百世吧。“岭学儒宗” 陈白沙先生以“道传孔孟三千载,学绍程朱第一支,昭在当时,垂于后世” 而得世人尊崇敬仰,留芳后世。而陈白沙在教育领域的工作成就和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驱”。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江门市政府建立了陈白沙纪念馆,以展示他的生平事迹和教育理念。队员们一进入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陈白沙的雕像,雕像一手负后一手拂须,充满了古人风韵,一时间队员们都被雕像吸引住了,驻足于雕像前久久不肯离去,拍了一张又一张照片,可照片怎么都拍不出肉眼所见的那种震撼,队员们只能先到别处去参观。
贞节牌坊立于公元1477年 ,是广东省现存的两座明朝牌坊之一,已被列为广东省历史文化遗产。关于这座牌坊的由来,历史上也有记载。白沙先生是遗腹子,父亲病逝后一个月才出生。当时生母林氏只有24岁,夫君死后始终都没有改嫁,一生勤勤恳恳,含辛茹苦将陈白沙和五岁的哥哥抚养成人,还让两人读书成才。白沙先生56岁那年受荐入京,不料老母得病,他以“乞终养疏”上疏给皇帝明宪宗,详细叙述母亲不平常的业绩,请求回老家侍候老母。宪宗皇帝看了非常感动,遂授与翰林院检讨之职,准其归乡,并下诏为林氏立贞节牌坊。我们看牌坊“贞节”二字上面有“圣旨”两字,牌坊后面有“母节子贤”四字,道理就在这里。
参观完了贞节牌坊,队员们迫不及待地去到了陈白沙纪念馆中的展厅参观,展厅中陈列了许多许多陈白沙先生一生中所使用的或创造地东西的仿品,最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的是陈白沙先生的书法作品,其中队友们尤其敬佩白沙先生制作的茅龙笔,馆内还陈列着一只长约一米,宽约20厘米的通体金黄的大茅龙笔,队友们深受震撼。队员们还在馆内参观了古代建筑的一些特殊构造,还在陈白沙先生的碑文长廊内流连忘返,深深地被书法的魅力吸引。
队员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着馆内的陈列品,每一处地方都是队员们驻足之地,队员们在展厅内久久停留,慢慢地体验古人留下的传承,不肯错过一丝一毫。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时不时讨论一下,遇到不懂的词语还会拿出手机来搜索记录,在纪念馆内,队员们还拍了一些视频。队员们在参观时遇到了大雨,雨中的纪念馆更加地吸引人,雨滴在一座座建筑之间滴落,凸显得纪念馆更加充满古代韵味,更为纪念馆增添了一些神秘感,队员们穿梭在一座座遗址间,大雨并不能阻挡他们探索这里。
队员们三俩成群,在展厅的缓慢踱步,一些队员在看关于古代特殊建筑结构的介绍,一些队员在仔细看古代建筑的结构图,而一位队员则被天花板上的一个球形建筑所吸引,其上是一句句古诗词,又有泼墨如龙在其上穿梭,引人入胜。在参观完展厅之后,队员们去到了纪念馆内的蔡李佛拳始祖馆,领略了一番浓厚的武术文化。队员们还去到了文化长廊,欣赏古代石雕,去到了陈白沙祠堂,体会了祠堂文化,去到了陈白沙父母墓,为母子之情而深受感动。
队员们在下午四点依依不舍地结束了在纪念馆的参观,通过这次参观,队员们对于陈白沙这位千古人物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参观结束之后,队员们说的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下次有机会还要回来再参观一次,也许这就是陈白沙先生所带来的魅力吧,同时队员们也很感谢纪念馆内的工作人员所做的工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33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