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都山水客,何事入临安。”怀着对南宋文化的热爱,中国计量大学的几位学子组建了一只以调查杭州博物馆南宋展厅满意度为引、体味并宣传南宋文化为目的的队伍——“蕙竹队”,并在6月28日到7月4日内开展了参观、访谈、游客问卷调查等一系列活动,追溯大雅宋韵文化之博,自熹微之处求索。
蕙兰芳可人,竹影韧不拔,队员们在芳华青春之时今走入了古,走入了南宋。在暑月的蝉鸣中,无畏骤雨、无畏炎日,她们的画卷徐徐展开……
参观:悟宋韵之美
南宋时的杭州,由“东南第一州”一跃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时期是杭州城市发展史上最为辉煌和繁荣的时期,形成了京城临安独特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性格特征和语言习惯。《梦梁录》写南宋:“焚香点茶、插花插画,四般闲事,不适累家。”往深处走,便走入了那个在烟雨中描绘香茶花画、烽火中书写悲壮与伟大的朝代。
以书画为墙,古朴的颜色上点着灵动的青翠;以现代显示屏技术为媒介,让古典的世界与今天的杭州相遇;以可互动性作为亮点,让遥远历史与文化变得“和蔼和蔼可亲”。“行在山水间”,浸润在历史的宏大与文化的温婉长廊中,人们仿佛已经跨过了历史长河,踏入了那个不同寻常的朝代。明亮的展柜里、铜雕的藕花处、木质的隔窗后,风雨中摇曳的南宋展开了它的画卷,诉说了它的故事。
图为杭州博物馆南宋展馆内显示屏。通讯员王金叶供图
队员们也纷纷发表了感悟:
在惊叹中体悟,在注视中沉思。想要了解宋,就要去领悟山间明月,江上春风:千里婵娟,西风残柳。而这些意象潜伏在一幅幅书画,一件件展品中。无声无息,等待着后人再次从诗词歌赋和历史遗留中体会别样的风情。可以说今天的参观让我更加感受到了历史的气息,也为后期展开调研打下了一定基础,是一次受益匪浅的宝贵体验。 ——茹雨婷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南宋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是空前绝后的。其中的荆棘纹九头桥梁金钗、鸳鸯纹银霞帔坠、单双面花卉纹金梳背等饰品和“京销锭银”“余面”“淳祐十年”铭文银锭等都让我窥见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见证了当时商业、手工业、文化、科技、教育等的发达程度,还能看出当时商人、工匠、市井百姓等的生活特点和社会风俗。我在这次的观展中收获颇丰,在一件件历史文物与讲解员的讲解中,我对南宋这个朝代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渴望日后能与它有更进一步的接触和探索。 ——方书慧
图为博物馆讲解员向队员讲解画面。通讯员王金叶供图
访谈:寻热爱之心
6月30日,蕙竹队的“小竹子”们对杭州博物馆的文物讲解员应爱芳老师进行了访谈。面对“小竹子”们准备好的问题,应老师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在聊天过程中也会时不时开开玩笑,大家其乐融融。
应老师谈到,最早开始做志愿者是因为她的女儿一个社会实践的活动,为了不困于形式主义,她做了和女儿一起做志愿者并自己支教、讲解志愿服务的决定。自去年11月份退休开始,她便把自己大多数的空余时间投入各种志愿服务——尤其是讲解志愿上,她先后服务过苏东坡纪念馆,杭州方志馆,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以及杭州博物馆。
对于南宋文化,应老师谈到:“我发现,在我接触到博物馆讲解之前,相关南宋历史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在以前我对宋朝的认知就只是积贫积弱。等我身处其中,我才发现我对宋朝存在多大的误解。如果说唐朝是封建社会的巅峰阶段,什么都非常理想;那宋朝就是近代文明的发端,例如在大众印象里统治者是高高在上的,但宋朝却有一个非常细小却又明显的特例——它的南宫北市。整个中山御街所有的官员和百姓都居住在北区,朝拜皇帝正确的方式就是先沿中山御街一路南下,由候潮门往城外走一圈最后从丽正门进入。这就意味着要绕一大圈路浪费许多时间。然而,宋朝皇帝非常人性化,他在中山御街的南口开设和宁门,平时大部分大臣都可以以倒骑龙的方式从和宁门进去开始一天的早朝。在以前的朝代这是不会发生的,宋朝真正地走向了世俗化、平民化。再比如说这条中山御街。“御街”顾名思义是皇帝专用的街道,但这条御街除了孟春孟夏孟秋孟冬四个季节皇帝去祭拜祖先时要封路、稍微整修之外,绝大多数时间都对公众开放,这也是宋朝平民化的一种表现。在南宋文化中,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时潮就是“男子簪花”。南馆一楼有几件藏品与女子首饰相关,比方说精美的金耳环,超越八九百年时空的美感,如今依然闪耀着光芒。而漂亮风雅的女子必定要配风华绝代的男子,男子就是用簪花来表现出他对美的认可。我认为,其实八九百年之前的很多审美方面都超越了今天。而且可以看出在美的传承过程中也是有断代的,可以说是被割裂的。不然,现在为什么连女子也很少簪花呢?”
图为访谈现场。通讯员 方书慧、蔡泱雯供图
这场访谈,蕙竹队的队员们受益匪浅,大家在杭博感受南宋宋韵文化的同时,也可以同应老师这样知识渊博的杭博老师进行交谈。应老师夸赞队员们的青春活力,而队员们敬佩她的腹有诗书。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对文化,对历史的这一腔热爱,让她在各个博物馆间辗转,最终在杭博生出了根。
访谈组的成员茹雨婷说起自己的感悟:“对于宋韵文化的理解与传播,应老师尽相当大的一份力。她的一次次志愿讲解,让很多孩子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有人问她,做讲解一天能赚多少?而应老师只是笑笑,说∶“志愿讲解,是免费的。”在旁人不理解的时候,应老师说这件事能够体现出她的价值。人不是生来就为财,人生来的意义是追寻心之所向。一代武将留《满江红》之绝响,江南美姬娇声道《贺新郎》,女子曼妙,男子簪花。历经千年文物里,在讲解员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们要找的宋韵,就在其中。通过访谈,我们从讲解员的角度看到了不一样的杭博,不一样的历代文化。而应老师所言的一切,对我们来说皆是成长。”
问卷:访众人之见
暴雨戳痛了杭州肥胖的乌云,烈日便出来了。7月1日杭州的太阳很大,天气很闷,四周的空气里榨不出一滴湿润,于是人们献上了自己的汗水。在这样一个让人没有出行欲望的天气里,调查问卷的活动如期而至。在正式进行问卷调查前,队员们通过实地拜访、细致探讨以及用更加通俗化的语言设置问题,完善问卷的形式与内容并成功通过杭州博物馆的审批。
几张打印着问卷二维码的A4纸,几份为没有智能手机群体准备的纸质问卷,再加上一些自备的勇气便是“小竹子”们今天全部的“装备”。
问卷组的徐怡静同学回忆:“一位有着灿烂笑容的女士是我们的第一位问卷填写者。我亲切地向她递上一份问卷,并解释了我们的目的。她欣然接受,并表示愿意填写问卷。在与她的交流中,我发现她对博物馆的展品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古代艺术和文化方面的内容。她向我提出了一些关于特定展品的问题,我尽力给予她满意的答复。通过与这位游客的互动,我意识到在问卷发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是简单地分发问卷,更是与游客们进行艺术和文化交流的机会。”
人们在迈出一步前会深吸一口气,那也许就是勇气吧。今天这个典雅的场馆见证了上一次参观时没见过的闪烁——勇气!刚开始,问卷组的同学们还带着羞涩与紧张,面对陌生的游客不知如何开口。或许是有着面对陌生人的紧张,亦或许是害怕被拒绝的敏感,她们的犹豫与踌躇,想要接近时的踱步,下定决心时深吸的那一“勇气”,都被馆内“无言之物”看在眼里。往前迈出脚,抬起头,把手中的二维码地出去,深吸一口气,开口,她们的眸子里闪烁着期待的光。在这微微闪动的光下,沐浴“小竹子”们的是战胜腼腆与紧张的勇气,照亮大家的是战胜自己的升华。
“只要我们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就会熟能生巧,后续的事务会处理的得心应手,不至于“捉襟见肘”了。上午问卷的时候,我们遇见了两对比较特别的游客,第一对是母子,小男孩很热情,我们先找的是他母亲,那个小朋友一直很热心想要自己填一份问卷,最后的结果是他们母子两人都填了,很开心很开心!第二对是父子,他们站在一起很像哥哥带着弟弟出来游博物馆,不得不说,他们父子俩感情真的很好。他们也很热心地帮我们填写了问卷,真的非常非常感谢!”队长项婷婷分享了她的喜悦
图为问卷组成员李乐丹对游客展示问卷二维码画面。通讯员王金叶供图
结束:未完之旅
结束的是参观,是访谈,是问卷,但不是对宋韵文化的热爱与追寻。“小竹子”们自熹微之处启航,以初心和热爱为熠熠灯塔,溯宋韵文化之博雅殿堂。走出展馆,脚下的是曾经的皇城临安,驻望凤凰山峦、吴越太庙、清河街坊,历史在朵朵藕花深处,宋韵在每一个人的眼里和心中。这场溯宋之流光之旅,没有终点也从未结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31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