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7月5日,集美大学师范学院“童心逐梦”实践队走进厦门市同安区洪塘中心小学,聚焦生态文明教育与自然教育,开展系列课程,助力学生们了解生态知识、知悉生态义务、提升生态自觉,播撒绿色生态理念的种子。
见“圾”行事,绿色“童”行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幸福感,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午9时,实践队祝紫丹、伍功媛老师精心准备了“垃圾大作战”课程。课堂伊始,祝紫丹老师采用提问形式导入,以“垃圾的种类应如何区分”这一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并通过播放动画视频解为其解惑。
随后,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等四类垃圾的分类方法,阐明了垃圾分类的四大意义,他们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功在当下,利在千秋。这有力地推进了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习惯的养成。
课程末尾,老师们融入“我该去哪儿”小游戏形式,给同学们分发自制小卡片,让其“扔”入对应“垃圾桶”内,这一挑战极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环保观念,夯实生态文明思想,促进同学们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让绿色成为健康童年的不变底色。
图为实践队队员给孩子们讲解垃圾分类小知识。
匠心巧手,变废为宝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因而废物再利用无疑是促进资源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二法门。“童心逐梦”实践队在此基础上开设“变废为宝”手工课程,由韩佳怡老师、魏玥琪老师进行授课。
课堂之上,韩佳怡老师分别介绍了运用超轻黏土、塑料瓶制作笔筒和利用纸箱制作小狗的步骤,随后同学们拿出自行携带的废弃饮料瓶以及废弃纸箱,开始尽情挥洒想象力与创造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宝物。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同学们如愿完成了独一无二的黏土笔筒和纸箱小狗。一件件本该废弃的物品被这群孩子赋予期许,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图为小朋友们和作品的合影。
给予废弃物品以新生的机会,这种成就感与使命感让同学们认识到了“变废为宝”的深刻意义,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动手创新能力与美学素养,意义深远。
体游园之乐,品自然之趣
一次盛夏相遇,一场自然游园。为保证游园会办出新意,玩得酣畅,实践队老师与同学们一同制定比赛规则,利用“变废为宝”课程中的超轻粘土,结合自然主题,对比赛规则面板以及游戏摊位进行精心装饰。
下午15点50分,由老师与同学们携手竭力打造的自然游园会正式开始。本次游园会共设有七个摊位,包含了“圈住诗意”、“吹球过河”等游戏,本次游园会采用集章形式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集满六个奖章可在兑奖处领取奖品。在奖品的诱惑下,游园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小摊位前是排成长龙的游戏参与者,同学们弯弯的双眼里盛满了笑意。
在“圈住诗意”摊位前,多彩的套圈承载着厚重的期许划出完美的抛物线,最终落在写有诗句的水瓶间;在“你画我猜”摊位上,白纸上游动的画笔考验着同学们的画技与默契;在“吹球过河”摊位前,同学们鼓起双腮,奋力吹气,却撬不动轻轻的乒乓球;在“混合大挑战”摊位上,同学们体验数独乐趣,感受自然与数字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
图为小朋友们正在兑换奖品。
实践队队长魏玥琪表示,“我们很高兴他们能够喜欢这次自然游园会,希望这次的活动能让他们更加亲近自然,增强孩子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童心逐梦”实践队积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生态文明教育,以多样形式开展课程,突出生态文明重点,打造自然生态课程亮点,助力绿色成为学生们健康成长中的动人底色,以青年之躯架起生态文明教育的桥梁,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擘画新时代生态宏大蓝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25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