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滕雨婕)为深入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不忘初心,精于专业,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赴威海实践服务团在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学术指导教师贾越、任怡然和专业指导教师陈旭的带领下于7月4日前往威海市临港区汪疃镇苹果文化苑和毓景种植专业合作社参观学习。
上午,实践团成员抵达威海市临港区汪疃镇苹果文化苑,汪疃镇麓源果乡样板片区是临港区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片区始终坚持智慧化发展,积极引进先进果园种植技术,注重引导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现已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产业型片区。文化苑内的工作人员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并全程讲解。讲解员介绍到,汪疃苹果小镇的主旨是坚持“红色党建+绿色治理”的发展模式,打造以科技为引领的苹果全产业链示范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都很好奇该企业是如何领先于众多种植苹果的企业,讲解员回答道:“汪疃镇的苹果产业主要具有区位好、农业基础扎实、产业模式合理、农旅环境好的优势,将苹果的苗木繁育、苹果种植、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的各个链条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将苹果产业与农业文化旅游相结合,形成了苹果园区与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一体化。”
随后,实践团成员参观了介绍苹果生产方式演进的展览区域,他们了解到,到了现代市场阶段,传统果园越发举步维艰。威海在苹果产业共型上又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汪疃作为威海苹果的主产区,也为苹果产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参照标准。现代苹果产业具有园片规模化、建园集约化、苗木分支化、品种多元化、生产标准化等特征。实践团成员提出疑问:“汪疃镇的苹果产业是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讲解员解答道:“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需要多方联动,如栽培方式上由大冠稀植转为矮化密植;土壤管理由清耕除草转为行间生草;病虫害防控由农药防控转向综合防控;投入产出模式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等。”实践团成员在展区中通过图表与讲解直观地了解了汪疃镇苹果产业在向现代化农业转型中的各类举措。
图为陈旭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汪疃镇苹果文化苑。吴源鹏 供图
下午,实践团成员抵达毓景生态合作社,与合作社经理田世林、汪疃村党支部书记于忠亭举行座谈会。在座谈会中,于忠亭提到在合作社建立初期,自己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问题,最终选择将房产抵押给银行贷款一百五十万后,合作社才初步运转起来。随后,于忠亭就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展开讲话,他提到毓景合作社属于股份制合作社,共62名村民参股,通过走集体经济的道路,让农民参与到生产管理中来,实现共同富裕。
随后,田世林向实践团成员们讲解了生态农业的相关问题。他指出,生态农业并不等同于有机农业,有机农业要求全程不使用农药,这就大大提升了预防病虫害的难度,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实践团成员提问道:“您对有机农业有何看法?它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田世林回答:“当前国家大力推行有机食品,但要做到全过程的有机,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威海有一家企业生产有机大樱桃,但由于病虫害防治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但有机食品的受众人群目前较少,企业盈利困难,最终该企业宣告破产。相比于有机农业,我们合作社目前更专注于发展生态农业。”他表示该合作社的特色在于使用微生物技术来发展生态农业。
座谈会的最后,实践团成员王林凯向田世林提问:“该合作社的销售运营方式有哪些?”田世林回答道:“前几年由于运营队伍人手不足,故更多专注于生产管理方面。随着近几年网络技术的发达,开始接触视频号、直播带货,利用网络拓宽销售渠道,迎合时代特色,实现科技手段与产品销售相结合。”田世林还表示,新的科技还需要新的青年去探索,目前团队成员年龄偏高,要实现合作社长久的发展就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他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参与到生产管理中来,将校内所学知识转化为行动,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田世林在座谈会结束后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合作社的农药化肥室以及种植区域。田世林指出青年学生要勤于学习,乐于学习,“路虽远行则将至”,多参与多实践,为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图为田世林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合作社。吴源鹏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06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