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深和丰富同学们对福建茶产业的认知,更好了解茶产业发展环境、历程、现状及趋势,较全面分析、总结相关县市推进茶产业发展升级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在指导老师我校经济与管理管理“闽都学者”特聘教授、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邓启明的带领下,6月28日闽江学院“茗扬福建”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专门拜访、请教茶叶研究所原所长、国家一级评茶师陈荣冰研究员。
·资源环境优越铸就了福建省特色产业
活动伊始,陈所长从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的自然环境与有利条件出发,从温度、湿度、地形等角度向大家介绍了福建适宜茶叶生长发育的独特自然条件。尤其是得益于良好的资源环境与区位优势,茶业已成为福建省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其单产、总产、良种覆盖率、毛茶产值、全产业链产值、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及茶业出口额等八项指标均居于全国前列。
据悉,福建茶业种植历史悠久,历代多产贡茶。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建茶已和蜀茶一道进献给周武王;原名关隶县的政和县,蕴含“政通人和”,是全国唯一一座因茶得名的县城,其白茶产业名扬天下。通过引入福建茶业发展的历史,陈教授从各类茶叶的种植技术、制作工艺及市场现状等进一步向队员们介绍福建茶产业发展现状。虽然种业资源难以统计,但福建作为“茶树良种王国”,拥有国家级茶树优良品种25个、省级茶树优良品种19个;自2016年至今又新增23个,为福建茶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此外,茶树具有母本植物可多年生长的特点,叶片形状与生长期等皆由种子的父本决定,故而品质的把控就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据悉,近年来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通过人工培育、无性繁殖等正在实现品质标准化。
与此同时,陈教授还从福建五大茶: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和茉莉花茶出发,逐一向实践队队员介绍了不同茶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绿茶是需要发酵的,福建绿茶多为烘青绿茶、多用作熏制茉莉花茶,而浙江龙井与云南滇绿则分别为炒青绿茶和晒青绿茶,在制作的器具和步骤上有着很大的差别;据文献记载,有一种观点从神农尝百草出发,认为中国最早的茶是蒸青绿茶,5000年以前人们就发现茶是可食用且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的。与此不同的是,由于白茶的制作工艺简单,也有人认为白茶是最早的茶,而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称,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红茶的历史则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由于当时人民饮茶、保存的需要,茶叶采摘、挤压等工艺被研究,正山小种正式诞生。对此,陈教授表示“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同时,红茶作为我国覆盖率最广的茶叶品种,在18个省区皆有生产种植。
如今,茉莉花茶和乌龙茶皆进入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特别是茉莉花作为福州市市花,自印度传入,在制作花茶时温度和湿度皆有一定的要求,制作时应为一层茶一层花,为保证通风效果需要人工下半夜用钉耙将产品铺开,确保品质。至于乌龙茶的起源则各有依据,一说是起源于武夷山,一说是起源于安溪,而由我国牵头提出、制定的首个产品类茶叶国际标准《乌龙茶-定义与基本要求》国际标准已于2022年9月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出版发布。此外,福建省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窖制技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等6种福茶制作技艺,被列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三茶统筹”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此基础上,陈教授从“三茶统筹”理念出发,进一步总结、认为“茶科技和茶文化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两翼”。在茶科技方面,福建省围绕生态茶园建设开展了大量研究和推广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良好成就。他以豆科植物可以固氮出发,向大家表明大豆的根瘤菌与植物存在共生关系,可通过固氮酶将空气中的氮气转换成可供植物吸收的含氮化合物,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故而,他提出,要进行多物种的套种构建生物多样性,减少化学试剂、农药的使用,研究集成一套生态茶园技术体系,集成应用生态低碳生产模式,促进茶叶生态低碳标准化生产,进一步促进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最后实践队小伙伴们纷纷向陈教授请教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好做到茶叶质量的严格监管和相关设施设备如何部署与综合应用等感兴趣的问题。陈教授表示,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与日益成熟,互联网公司可深入各个茶叶生产地,通过网络交互与设施建设可查看当天的气候状况及用药情况;同时近十年来,各地区皆在推动茶叶质量可溯源管理,通过茶叶包装的二维码,消费者可知道茶叶的生产地与使用的肥料、农药的相关状况,而生产者则可通过二维码了解茶叶的销售地和茶叶消费者群体类型,为把控茶叶品质、建设良好市场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通过此次调研,茗扬福建社会实践队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和感受了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的悠久历史及其多样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增进了大家对“三茶统筹”理念的认知,拓展了大家的视野。未来,实践队也将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从福建茶产业发展的瓶颈和机遇入手,持续挖掘福建茶产业发展的地方特色和历史底蕴,助力福建茶产业及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国家乡村振兴的成果惠及每个村民,一起迎接更美好幸福的生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590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