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老师好:
这是一篇关于南通大学云之青“云”知共振兴 “青”行述山河的文章,麻烦编辑老师审阅,谢谢!祝安康!
以下正文(同附件)。
南通大学云之青|“云”知共振兴 “青”行述山河
集结,以“云之青”的名义
新时代的高校青年,如何用实际行动响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时代召唤?
2021年,当云南籍学生王奕璇在“生动一小时”志愿活动中分享了“草帽书记”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南通大学一群本、硕青年学子聚在一起,借上个世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寓意,以“云之青”的名义聚在一起,立志借助现代技术,发挥青年力量,做到“‘云’知共振兴,‘青’行述山河”,用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
“是巧合,也是必然。”我校国家级优秀志愿者张雨珊是“云之青”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她坦言,王奕璇的故事分享,不仅让她看到了杨善洲一生致力于“献给家乡一片绿洲”的追求与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战略、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以及新课改倡导的劳动教育高度一致,也与她个人蓄力推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高度契合。为此,她专门找到王奕璇,邀请她参与创建“云之青”团队,并将对接云南资源的重任交给了她。“通过王奕璇与其家乡搭建的桥梁,我们团队的社会实践知行促进计划才找到最佳落点。”张雨珊说。
“云之青”创建伊始,王奕璇便以“外联”的角色与在云南保山汉庄中心小学的妈妈商量对接事宜,多番讨论后与该校达成线上支教合作。20级数师定向张佳榆、21级中文师范张建秋等师范生在了解到“云之青”团队关注乡村教育后,也主动承担支教课程体系建构工作。
主张以团队方式尽薪火之力的研究生,也大有所在。“因为热爱,所以坚定选择;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奉献”21级学科教学(生物)硕士生邱志远如是说。
如今,“云之青”团队集结了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学院、理学院等一大批乐于社会实践、热衷志愿服务的青年学子,规模从最初的9人发展壮大到300多人,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分工明确、协作有方的学生社团。
支教,为乡村孩子托举梦想
“小朋友们有没有想过:在一张普通的图画纸上,不需要借助照相机,仅利用阳光就可以完成一件独特且富有韵味的影像作品?”
“一丛树叶、一朵花,怎样神奇地在纸上留下永恒的影像?”……
01
去年夏天,当团队成员缪之琳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向云南保山的孩子们讲授蓝晒冲印工艺时,视频那头的孩子们对蓝晒这种慢速度化学显影充满好奇。课程最后,孩子们纷纷表示爱上了这场穿越时空的古法蓝晒摄影体验。
相距两千七百多公里的江苏南通和云南保山,因为王奕璇同学的“千里一线牵”而变得不再遥远。
回望过去两年云支教过程,怎么教、教什么一直是“云之青”团队思考的课题。“我们设计课程时,考虑最多的不是用技术手段解决线上教学的瓶颈,就是如何用‘外部力量’为乡村小朋友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做到因材施教。”负责支教课程体系建设的张建秋说。
02
本着“让山里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初心,团队在充分评估成员的学科背景和专业优势后,精心编排了生物科普、趣味数学、诗歌文学、心理健康、传统文化、基础普法等主体课程,从素质提升、视野拓展、身心成长等层面填补乡村课堂空白。此外,团队还将队员们参与创作稻田画、制作生态瓶和挂树牌的实地劳动场景制作成教学视频,为山区小朋友送去劳动教育课程。
到目前,团队开设的线上课程基本建立了“知、情、意、行”四维一体的“云之青”支教课程体系。两年里,团队先后对接服务了云南保山4所学校、青海贵德3所学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000个小时。
03
结对支教的学校也纷纷发来感谢信:“你们像一缕和煦的阳光,照亮了边远地区每一个角落;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吹拂了边远地区孩子的心田!”“你们的爱心是孩子们努力学习的动力,更大地激励了孩子们求知的欲望。”“知识改变命运,感谢你们让我们共享了教育先进地区这块沃土上的阳光。”
20级生物技术苟亚婷是“生动一小时”活动的负责人之一,她表示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能深切感受到“爱与被爱”给个体带来的改变,“希望他们以我们为梯,未来实现更多可能。”
播绿,用青春赶考绿色长征
除了乡村支教,做绿色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也是“云之青”团队立下的FLAG之一。
“我们的学生以‘绿行者’自居,不仅用心参与植绿护绿的劳动实践,还努力做绿色文化传播的‘代言人’。”指导老师、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金玲这样评价“云之青”团队。
去年3月,因为搭上国家林草局“美丽中国·青春行动”青少年绿色长征科考实践活动的顺风车,“云之青”团队好似插上护绿播绿的翅膀,至今已累计开展数十场有关环境科考、社会调研、专家访谈、低碳宣讲等活动——
1绿色长征
以南通城区为科考调研的目标地区,团队先后走进啬园、植物园、狼山、滨江公园、南通都市农业公园、南通博物苑、濠河等特色生态基地,通过认植物、识种属、水质采样、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生态科考实践,了解五山地区生态修复情况,并化身环保小卫士,捡拾沿途果皮纸屑,身体力行传递环保理念。
2法律援助
为深化对绿色生态法制化的认知,团队就滩涂保护的法律保障、落实难点、可行途径等联系到学校的环境法专家靳匡宇博士答疑解惑,并走出校园,与南通市人民检察院徐晋检察官当面探讨滩涂生态保护的公诉案件处置问题。
3真知实践
为了让传播更加有力有效,他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把“绿色文化大讲堂”开进南通的社区、街道和中小学校,通过一场场公益绿色科普活动,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献给家乡一片绿洲”的杨善洲精神,浇灌在江海大地之上。“我们还通过挂树牌活动,为南通市民科普绿植知识,教他们识草木、爱草木、护草木,助力绿色生态保护。”团队发起人张雨珊介绍,活动中,不少小朋友主动申请参与行动,近距离接触各种奇花异木,并表示树牌不仅帮助他们认识各种草木,也提醒大家要保护生态。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如今,已经跻身绿色长征科考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的“云之青”,正计划在全校范围内招募更多渴望了解社会、有意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青年学生,充实到绿色文化传播队伍中。这样做的目的,用连博琳老师的话说就是,“希望未来有朝一日,南通大学能借‘云之青’之力,成为‘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的发起高校之一,带领更多青年学生‘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
“对那些有想法、有干劲、肯吃苦的青年学生,我们全方位支持其依托学科优势服务地方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我们也为具备创新思维、执行力、凝聚力的师生团队提供发展平台,鼓励其通过专业所长送知识、送技能、促发展。”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侯文华说。
排版|张建秋
文案|余小乔
图片|云之青本硕科普宣讲团
姓名:张建秋
微信:zjq15851021108
联系电话:15851021108
所在单位:南通大学
职务:云之青本硕科普宣讲团成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541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