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与精神追求。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重大成就,服务学校发展特色,曲阜师范大学一路“统”行小队队员梁文京于2023年1月中旬,针对家乡周边的呈现劳动人民与动物关系的山东民俗文化——宁阳“骆驼蹄”鞋展开实践。
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去到当地,一路“统”行小队队员通过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并学习宁阳“骆驼蹄”鞋的发展历史和相关制作工艺。据悉,宁阳“骆驼蹄”鞋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制作,也是地方的一种纯手工制作的特色名品,其制作的过程十分的复杂,选取的材料更是丰富,成品的鞋子不仅造型优美,其图案更是展现的十分的精彩。
骆驼蹄鞋起源于明末清初时期。由于受到当时物质条件限制,百姓所穿的鞋只能用草绳编制或者棉布缝制,后来草鞋逐渐进化到布鞋,并经改进,制作出了专门为儿童所穿的骆驼蹄鞋,流传至今。
因做出的鞋和骆驼蹄的外形相似,所以便有了骆驼蹄鞋的名字。“做出来的骆驼蹄鞋主要给一岁以下的孩子穿,最多到四五岁便不再穿了。”一双地道标准的骆驼蹄鞋必须全部用手工缝制。从搓麻线、纳鞋底、做鞋帮、绣虎脸、掩鞋口,直到把鞋帮和鞋底缝到一起,一双骆驼蹄鞋算是基本竣工了,但还要经过一番装饰,绣上精美的图案和提鞋的鞋页根才算大功告成。
由于时代进步,第一步搓麻线这道工序现在已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使用一些五颜六色的成品棉线。但随后的制作鞋底却是个耐心活。需要用白面粉熬好的浆糊将布料一层一层地铺好,然后拿到太阳底下晒干,然后按照鞋样剪出外形,最后用麻线一针一针纳成鞋底,步骤十分繁杂。鞋底完成后便开始缝制鞋帮。鞋帮小样的外形和小船的侧面十分相像。由于鞋帮一般是红色,一般将鞋帮小样放在红布上,然后用红线将其缝在一起,小样中间填充一层薄薄的棉花,然后再放上其他颜色的布当作内衬,将棉花包裹在中间。
骆驼蹄鞋的缝制主要依靠老人们的心口相传。在制作每一双骆驼蹄鞋时,都会绣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有的是绣虎头,有的是绣猫头。但不管绣什么,都包含了长辈希望后辈吉祥如意的寄托。全部完工后,要用麻线沿着鞋帮的底部缝上一圈,最后在鞋跟处,用一块好看的正方形布块缝成提鞋的鞋页根,一双完好的骆驼蹄鞋便制作完成了。如今,宁阳“骆驼蹄”鞋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时代进步和制作成本低,这项传统民俗文化极少被人知晓,预计一二十年后,可能面临失传的危险。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借鉴和吸收。对此,一路“统”行小队队员表示,大学生应重视传统民俗文化,发现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并通过广泛途径做好家乡民俗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原则,成为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用实际行动加强宣传,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流传在生活中的民俗技艺就都能够活起来,让古物不再尘封、历史不再褪色。接续历史、传承文脉,从传统民俗文化中汲取文化养分、人生智慧、美好品格,通过自身的绵薄之力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更多年轻人生命的指明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88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