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寻祭灶节的来历及南北方差异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不制冷的冰柜

为传承传统文化,深入了解春节习俗,2023年1月29日下午2时,曲阜师范大学“扬眉兔气”队社会实践队员通过过年时切身参与、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通过书籍网络,实地考察等进行调查。深入探究调查祭灶习俗的来历。

祭灶是一项在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祭灶又叫送灶、交年、灶神节、小年,因为民间相传第二天灶王菩萨要向玉皇大帝汇报灶王菩萨一年的“工作”和所见所闻,诸如这一家人是不是乱倒饭菜、是不是不爱惜烟火等等。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省份和地区祭灶的习俗在大体上一致,在这一天人们都会祭灶、除尘、清洗衣物,彻底地进行大扫除,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寓意着新年新气象。而在具体上却有着诸多的不同。例如,在日期上南北方祭灶节的时间就差了一天。在饮食上面,北方大都是吃饺子吃糖瓜,而在南方则是吃年糕年粽。

反观中国其他节日习俗,南北方在节日日期上面大都一致。为什么祭灶节在南北方相差一天呢。这个问题就与祭灶节的来源有关了。大体上讲在古代,小年是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讲究的,意思就是做官的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平头百姓就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北方地区在南宋朝代之前都是政治中心地带,因此过小年都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则远离政治中心,过小年就是在腊月二十四。因此就形成了南北差异,今时今日当然是不存在官民之说的,大家只是沿袭了这个传统日期。

中国习俗的考究大都离不开中国的传说和神话故事。祭灶节从名字上来看,与灶神似乎有着不小的联系。传说从腊月二十三小年,一直到除夕,这几天都是灶神回宫的日子。除夕当天,则要重新请灶神下降,百姓都会先贴上灶王爷的神像然后再开始准备除夕的年夜饭。

灶神是和群众生活最接近的神。灶神的观念,先秦时代已经出现,但当时是在初夏或腊日祭祀它。宋代盛行于腊月二十四日送灶神上天。“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这是《礼记·礼器》中对于灶神的描述。而认为灶王上天向玉皇大帝打报告的事,在晋代早已有之。晋葛洪《抱朴子·微旨》:“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

通过此次调查,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极强的包容性,认真学习了祭灶节的历史来源,如今的人们在快节奏生活的洗礼下已经逐渐忘却中国各类节日的习俗来历。希望此篇文章可以加深人们对祭灶节的习俗来历的了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81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临近乡镇,聆听民生

…… 袁盈盈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百年大计,教育先行

…… 马航宇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不忘初心跟党走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第二日

…… 盛国权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且向百花头上开

…… 朱瑜盈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游三地,住房教育敲黑板

“不忘初心跟党走”实践队千里访民间。民众热情配合,满载而归。…… 朱瑜盈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跟党走”暑期社会实践队在今天的实践之旅中主要从推进城乡均衡发展、解决房地产泡沫、构建食品安全环境、推进物价持续稳定这四大方面来关注深入群众,传承十九大精神。 …… 陈佳维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傲霜斗雪,灿然怒放

参观郭凤韶故居有感…… 金心媛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最新发布

文化惠民让群众生活更美好
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是中国汉民族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也是中国戏曲的鼻祖;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所以一般不叫唱秦腔,而叫“吼秦腔…
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为进一步探索文化自信与人类的关…
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文明 ——“学传统文化,承中华文明”社会实践队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传统文化便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舞龙舞狮一项兼具观赏性和运动性的艺术
为传承传统文化,深入了解春节习俗,2023年1月7日下午4时,曲阜师范大学“扬眉兔气”队社会实践队员通过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通过书籍网络,实地考察等进行调查。深入探究调查舞龙舞狮习俗的…
读先辈历程,悟红色精神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我们无论是在精神方面还是物质方面相较于之前有很大的提升,但“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而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先辈们正是这些无畏的英雄,为了后辈的…
石油大学--大一寒假实践(新密宣讲队)
寒假活动实践总结感悟街头车流稀少,天还未亮。在路灯的映衬下,我踏上了这次特殊的宣讲之旅。我进校门时,迎来了旧时老师亲切的脸庞,望向教学楼里的灯火通明,心中顿时感慨万千。就这样,在旧时老师的陪同…
沧海拾遗揽明月,民俗文化助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沧海拾遗实践队第一次线上会议成功召开
中国青年网威海1月1日电(通讯员房钰怡)习总书记在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根植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
浸润中华传统文化,萌动新的思考
经历过本次社会实践后,我感触良多。现在我们已经是大学生,是成年人,是即将迈入社会的新生一代。虽说大学里能够接触到社会的机会相比于小学、初中和高中多了许多,但单靠平日里的接触,我们所能了解的还是…
安徽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毕业班辅导员深入班级、宿舍宣讲应征入伍政策
为响应国家征兵政策,推动学生应征入伍工作的深入开展。近日,安徽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毕业班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宣讲应征入伍的相关政策。走访期间,辅导员老师进入学生宿舍与同学们亲切交谈,向同学们讲述应征…
传统文化点缀现代生活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特别是蕴含丰富的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