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实地发展情况,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强国富农队于1月11日走进安徽省六安市潘岔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当地乡村农业发展情况,探索潘岔村的农业科技与基础设施建设。
蔬菜大棚绽绿意,农户育苗技术高
12月20日上午,实践队员来到六安市裕安区潘岔村农业种植基地的育苗大棚进行实地实践,工作人员热情的招待了实践队员。在参观大棚之前,队员们首先来到潘岔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集中育苗的基本情况。在交谈过程中,工作人员提到:“我们今年农业种植基地的蔬菜大棚运用了集中育苗的技术,它不仅可以促进我们的育种早熟、高产,而且节约种子、能源和用工,比往年不知高效了多少倍,从11月8日开始,我们镇主要培育的蔬菜幼苗有西葫芦、辣椒、甘蓝等,总计有30多万株,目前初步育苗工作已基本完成,现下需要进行后期管理喷水、施肥、挑选等工作,等幼苗苗龄合适后,我们就会通过订单把培育的优质蔬菜种苗运送给前来预定幼苗的蔬菜种植户,保障农户的收入。”图为实践队员观察蔬菜幼苗长势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晗悦供图
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潘岔村蔬菜大棚的基本情况,实践队员们走进种植户孙先生的蔬菜大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油油的菠菜,长势喜人。孙先生告诉实践队员们,他自己是在2007年跟着村子里的技术人员一起发展育苗冬暖式蔬菜大棚生产的,当时赶上了镇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修建了2座塑料大棚,主要种植白菜、辣椒、萝卜等蔬菜,镇政府和村子还开展了各种渠道教我们学习到营养土配制、浇灌、病虫害防治等实用的农业技术,让大家都能够科学种植。在走访的最后,孙先生还这样说到:“多亏了国家对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让俺们这些长在地里的农民有了更多的收入渠道,俺们今年和镇上蔬菜销售店建立了长期的蔬菜供给合作,俺们的收入也得到了保障,钱袋子鼓起来了,生活水平上来了,俺们干活也越来越有干劲。”
走进村民委员会,了解农户新动态
育苗大棚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通过联系相关工作人员找到几位农民代表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一部分农户从未听说过“新型职业农民”,只是单纯跟着村子里相关技术人员一起干;部分农户则接受过系统的农民职业教育,但知识接收运用情况参差不齐。为改善这一问题,潘岔村正在进行人才返乡计划,实践队员了解到,当地镇政府实行了人才返乡工作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助力技术发展,同时也开设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班,提升本土人员的农业技术水平。人才返乡对潘岔村的农民职业教育有很大帮助,它可以将新鲜血液注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来,有助于提高潘岔村农业发展的创新性与规范性。
步入基层做访谈,政策护航保发展
据工作人员介绍,虽然潘岔村农民职业教育普及度不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突出,但目前通过号召人才返乡已得到了明显改善。潘岔村计划利用现代化农业科技种植技术,培育发展绿色有机果蔬,打造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村委会工作人员马先生说:“我们相信,在政策和相关人员的努力下,六安市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会越来越好!”
乡村振兴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六安市需要继续探索和创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之路,加快乡村振兴相关领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打造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接下来的实践工作中,实践队伍成员们会进一步明确实践方向,探索地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现代化农业科技种植技术,助力乡村人才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81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