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角舞主要流传在福建省永安市上坪乡和附近乡镇一带,用地方方言永安话创作而成的,最初作为道场的一种表演形式在民间流传,多半是以祈求生活安康,五谷丰登,天下太平,四乡八邻和睦共处为主要内容。
龙角舞,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传统舞蹈,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龙角舞又名锡角舞,俗称“跳神”,是宋代流行于东南亚的一种仪式性祭祀舞蹈,据传是上坪籍官吏陈麟带回永安上坪。[3]龙角舞主要流传在福建省永安市上坪乡和附近乡镇一带,用地方方言永安话创作而成的,最初作为道场的一种表演形式在民间流传,多半是以祈求生活安康、五谷丰登、天下太平、四乡八邻和睦共处为主要内容。[2]龙角舞通常由6—8名青年男子组成,分别手持尺板、木鱼、小铜锣、小扁鼓等乐器,边行边敲响乐器,变换队形跳舞。[3]
2009年5月31日,“龙角舞”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Ⅲ-17。[1]
龙角舞的步行走法有一整套严密且独特的动作套路的。它非常讲究头、眼、嘴、肩、手、脚之间的协调和统一,而且整套动作的表现形式与经书上所列的方法相同:当唱词唱到东,身体的正面就必须朝东,说到西就必须朝西,念到南就必须朝南,指到北就必须朝北。龙角舞非常讲究舞蹈姿势的巧妙应用,尤其是手和脚的舞动,手掌的动作一般以兰花指展现;脚的步法,无论是行、走、绕、跑、蹲、跨、跳的动作幅度有多大,最终都以“丁”字步法落定,整套动作极富舞蹈的观赏性。
龙角舞的道具有:一根长1.5米呈月牙型的龙角、一个直径20公分的旌鼓、一面25公分的铜锣、一顶五台山帽、一条红布围裙、一本《龙角舞》经书。“龙角”最初是取山中的变形弯笋来做原材料的。但由于在笋长成竹子之间的取材时间不好掌握,所以做出来的“龙角”很容易坏,也不容易保存,因此,后来人们就逐渐用锡做原材料,打制成现在这种全长1.5米,两节可以伸缩呈月牙型的“锡角”。
龙角舞是深深扎根于民间的民俗说唱作品,是永安地方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对永安话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对民俗学、社会学、舞蹈学研究有重要价值。
撰稿人:黄曦,王馨瑜,周鑫
社会实践队:万象更新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80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特殊教育班举行缅怀先烈,致敬抗疫英雄在主题活动(陈萍萍何欣)2020年4月19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特殊教育班于线上举行“缅怀先烈,致敬抗疫英雄”的主题活动……
默爱手语社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特殊教育举办“防疫我在”活动(陈萍萍何欣)2020年2月23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特殊教育班于线上举行“防疫我在”的主题活动。由团支书陈萍萍举办,参加人员有……
默爱手语社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特殊教育班举行防疫我在主题活动(陈萍萍何欣)2020年2月23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特殊教育班于线上举行“防疫我在”的主题活动。由团支书陈萍萍举办,参加人员……
默爱手语社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11月22日,由湖南师范大学17特殊教育班组织的志愿活动于下午三点,在新阳光病房学校开展。本次活动由王承艳组织负责,活动环节分为,招募志愿者,志愿者培训,陪小朋友做手工。本次活动与……
王承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通讯员:王承艳)芃芃看见喜欢的会尖叫,会拥抱,尖叫两三次次,每次三四声;扯头发,3次;看见瓶子会让姐姐拧开,直接瓶子,不会说;学着姐姐喝水,先是想拿姐姐的水杯,我告诉芃芃,……
王承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通讯员:王承艳)关于自闭症儿童,我见过的,喜欢长时间注视某些东西,比如自己的手、随身的玩具、转动的风扇、花园里的洒水器等。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这些都归类为“自闭症行为”。我们……
王承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通讯员:王承艳李璇)10月26日下午两点半,由湖南师范大学2017级特殊教育班级组织的“大手拉小手”志愿活动在新阳光病房学校开展。本次活动由负责人王承艳组织,活动分为三个环节:招募志……
王承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通讯员:王承艳李璇)10月26日下午两点半,由湖南师范大学2017级特殊教育班级组织的“大手拉小手”志愿活动在新阳光病房学校开展。本次活动由负责人王承艳组织,活动分为三个环节:招募志……
王承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