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到2023年的寒假,我加入了“旧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社会实践队参加曲阜师范大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青岛展开了有关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传统文化有时感觉近在咫尺,有时又感觉远在天边。类似于章丘铁锅之类就早有耳闻,而对于家乡的传统文化却是一问三不知,甚至一度怀疑家乡并没有什么文化底蕴。但通过大量的网络查询以及向朋友们的请教,最后还是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当地的泊里大集和泊里红席,这俩个都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说到凉席,大家并不会陌生,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基本上算是家家必备,可是目前市面上的凉席基本上都是流水线机器生产,泊里红席是由纯手工编织,编红席的工序复杂,先把浸泡过的高粱杆劈成0.5厘米左右宽的篾子,再用刀把篾子里面的瓤刮净、刮平,直至平滑、光亮,白色的篾子还要用硫磺熏,最后按照一定规律挑上压下,构成花纹,编制成席。编席除了考验技艺,还要考验耐性,由于是纯手工艺制品,一领普通规格的红席,从起头到编成,一个好手从早编到晚也要五天时间才能完成。面对现在纷纷扰扰的快节奏社会,人们已经很难再静下心来感受生命的美好,每天程序化的生活也让人们对传统手艺带来的成就感渐渐淡化。小时候我们会因为学会一个简单的剪纸而感到惊喜,而现在我们大多数情况只会在意结果而淡化了过程的意义。传统文化就宛如我们内心的寄托,当我们静下心来,用心感受其实的内涵,就好像与充满大智慧的古人面对面交流,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慰藉。
泊里大集带给我则是另一种体验,在这里没有学业的压力,没有工作的费力,一切都是一派欢乐祥和。在这一刻人们都可以放下生活的不顺,感受着这里独有的年味。泊里大集,在于宽度,不在于精细,它的宽度,是民俗文化,是乡村生活。如今,每逢大集,赶集的人一拨接一拨,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汇聚成了充满温馨与热闹的大集味道。腊月里的大集,更透露出一股子胶东人春节前的喜悦和满足,如今它不仅仅是一个集聚卖和买的市场,也是一种精神符号,是乡亲们的社会交流需求,是日子的句点。大集既是乡愁寄托,里面放着柴米油盐酱醋茶、鸡鸭鱼肉瓜果蔬菜,更藏着很多普通人的生活希冀。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大集是有灵性的,有了大集,生活就有了生机与活力。当人们长大后才发现那个平平无奇的小村庄里,藏着最惬意的生活也藏着最踏实的幸福,更具有独一无二的人间烟火气。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深远的历史意义,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深入更多人们的心灵,走向大众。带来一个和谐的社会,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通讯员:刘星宇
图为实践队员实践过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星宇供图
+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64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