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作为中华之子可以骄傲地告诉世人:我们拥有雄伟壮观、震撼人心的建筑遗产;我们拥有睿智通达、启迪思想的先贤著作;我们有婉转悦耳、绕梁三日的民俗乐曲……但难以预料的是,近些年,年轻人逐渐淡漠传统文化,将目光聚集于粗浅表达、娱乐至死的文化作品,这些传统文化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因此,让中国文化之花华丽绽放,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旧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实践队成员于1月16日行至泉州洛阳桥探寻传统古建筑,感受其不朽魅力。
实践伊始,队员先行至洛阳桥古迹进行参观。洛阳桥始建于北宋年间,是我国第一座跨海梁式大桥,也被誉为海内第一桥。明朝谢肇淛在《五杂组》中有言“天下之桥以吾闽之洛阳桥为最,盖跨海为之,似非人力”。踏上这座古桥,便能真实的感受到其磅礴的气势,让我不禁赞叹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竟能搬起一块块巨石,修砌出这跨海大桥。走在粗糙的青石条桥面之上,脚下不时出现轻微摇动的石条,可望见桥缝下的滩涂,但却是稳稳的牢固、安全。桥下,无数条石砌成的巨形三角桥墩,形似船头。经人讲解才得知这是利用船型桥墩,分开水势冲击。令我不得不再次感叹古代人民的智慧。
图为洛阳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诗昀 摄。
走下桥后,便能望见一栋栋闽南特色建筑—红砖古厝。这种房屋在闽南传统建筑中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其特点在于红墙红瓦、燕尾脊及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灰塑、剪粘等。整体建筑色彩艳丽,造型复杂,飞翘灵动。闽南人对生活的美好祈愿,酝酿出了红砖厝丰富多彩的建筑表达,也形成了红砖文化深沉而独特的底蕴。红砖厝,如一位历经沧商,沉稳豁达的智者,传承关于团圆和谐的意志与力量,坚固着经历着颠沛流离的闽南人对家园故里强烈的归属意识,历尽岁月洗礼,伴随闽南人文脉络的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图为红砖古厝。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诗昀 摄。
游完这传统古迹,更加激发了我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及想将其继续发扬光大的决心。寒假这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中,我领略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到了传承者的匠心;探寻了闽南传统美食,深感中华传统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走过了许许多多的传统建筑,惊叹工匠们“化腐朽为传奇”。没有这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又何来现代应用的不断发展演变,我们终不能忘本。
在当今时代,我们所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弘扬好传统文化。在实践的过程中,其实不难发现,在当地特色景点旁都开有文创店,其中售卖着各式各样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吸引着外地游客驻足于此。但又有多少人是真正了解过这些当地特色传统文化呢?大多数人只是为了留个纪念罢了。因此传播传统文化的这条道路还任重而道远。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源头,也为我们指引前进方向。传统文化绵延不易,发掘其新时代的生命力并予以发扬,也是当代青年的使命。从国家到个人都是文化的守护者,应用实际行动让其在新时代重焕光彩,夯实华夏精神的根基。作为青年我们的力量可能还不够强大,但是聚少成多,聚沙成塔,足以带动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生生不息。(通讯员 张诗昀)
图为队员与洛阳桥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诗昀 提供。
撰稿人:张诗昀
“旧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社会实践队
审核过的指导老师:杨丹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61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