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翰墨情韵,书纸上芳华
为进一步体会书法一笔一划中的瑰丽与神奇,推动传统文化发展,2023年1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学传统文化,承中华文明”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理想国美育工作室进行寒假社会实践,切身体验露锋起笔的书法之美,具体询问工作室许茂青老师关于书法教学的相关情况及规划。
晚虹后的天空,又是,桃花宣似的了。被裱褙的乱云,是写在信风上的书法。吃过晚饭后,我怀揣激动踏上这段书法之旅。同时我思考着:在这段旅程中,我能收获多少?又能贡献多少?我怕我会心浮气躁,体悟不到真正的书法之美,反而玷污这悠悠墨香。但所幸我坚持了下来,并体悟到了隐藏锋芒曲线处世之道。
正丹铺开,平正坐于案前
夜风起时的飒飒林音如衣袂翻飞,树枝正拨弄轻柔的雪花,如披着月光的纤指悠然抚弦。
尽管我于深夜拜访,许老师仍表现得十分热情,他说“谢谢你们年轻一辈对书法依旧保持热爱”,并邀请我到他的珍藏室里观赏,介绍每一幅书法大作的意义和故事。当我问及相关问题时许老师也会分享他的看法与规划。说罢,他便将油纸铺开,开始示范。大白云,硬狼毫,整齐的毛在暗淡的灯光下散发着令人沉醉的光泽。
执笔写字时,笔画长短的结合,前后两字的大小安排,笔意的连断,字势的呼应,都要连为一体做统一度量。如何错综避让?如何有章有度?此时,微思早已溢于青檀之上,充盈在几案左右。
运笔回环,敛笔之于拢毫
逆锋起笔,中锋用笔,停迂收笔,人便书写完成。做人之道亦如写字之法,撇捺间尽显人生真意。
藏而不露之用笔实为谦逊低调之道。道家老子曾提倡:“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似是受此道影响,钱钟书在《围城》风靡之时婉拒记者采访,笑称:“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很好,为什么要去看下蛋的母鸡?”;拒绝世界名流赵浩生录音采访;拒绝多家省级电台联袂拍摄;拒绝法国政府授予勋章…他以低调对喧嚣,以谦逊对赞扬,以藏锋对张扬。此人为我国之巨擘,观其道不过为“藏锋”之“人”道。
不偏不倚之用笔实为公平中正之道。儒学有道名为中庸,其意为不偏不倚、折中调和;古罗马有正义女神,手持天平,以布蒙眼,不被表象迷惑,以道法决断;亦有包拯居庙堂之高而谋其政,以公正之风涤荡世事之污浊。可见不偏不倚,公平中正之道中外皆有,呈现于中文汉字便是中锋之“人”道。
停迂缓出之用笔实为审时度势之道。《孟子》有记载:宋人有不耘苗反揠其苗者,以为助苗长,实则苗稿矣。投机取巧,不顾天时,为小人之道。君子之道,当审时度势,顺应天意。公子纠与小白共争王位,小白中箭假死以使纠懈怠,后快马加鞭赶回王城成功继位,成为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试想,若齐桓公不假意中箭,而跳起与公子纠决一死战,那春秋历史又将被谁改写?可见审时度势之人道可成千秋霸业之王通。
观此,汉字之道、书法之道、人生之道,其皆从古流传至今。年轻一辈从学写“人”字中学会做人。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意识形态很难超越其时代。在所处时代中,保持理智和清醒,显得格外难得。
图为许茂青老师写书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艺艺 摄
身心相寄,喧闹全然忘却
“翰墨诗寒领千秋,自是环球第一流。”书法艺术三美合一,美上加美,令人为之深深沉醉。
临走时,许老师赠予我一本王羲之的摹本。翻开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于零星残文间感受行文构字的奥义,我仿佛看到王羲之废寝忘食时面带微笑,闭目沉思,那一个个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的字好像渐渐被我理解,吸收,而那横与竖,撇与捺似乎被注入了某种力量,变得更加圆活,立体。
“错综变化,疏密变化,通篇贯气”。于此,我似乎感受到了千年前的一篇篇深邃的作品,与那毫末间充满张力的艺术的美感所在。
欣赏着这行云流水般的纵横笔法,感受着起笔的细腻与笔尖的流畅。我不由得会心一笑,我想我来时的问题在心中已然有了答案。
行笔如做人。
“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巴赫金早早睿智冷静地掷出了这句后来被引用无数次的名言。在这个繁华而喧嚣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怒吼着自己的成就,怒吼着自己掌握的权力,怒吼着自己有怎样的地位与财富。象以齿焚身,蚌以珠剖体。当这些括噪的声音远去时,留下的只有一地灰烬。而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人,他们早己站起了身,早以隐隐于市,早已低调地收起了自己的喧嚣,让灵魂回归纯净。
低调不是佛性的随性,它更不是碌碌无为者甘于平凡的借口。如果你连理想的火焰都没有探求,不曾拥有自己奋力拼搏而获得的成功,就没有资格谈论低调。我们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谦逊低调,而又真正踏实,有担当的人。
人生之道奔腾至今,汇聚成一笔一划的汉字,我们在一旁取水,品味其间真意。
图为实践队员与王羲之摹本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艺艺 摄
(通讯员:赵艺艺)
图为许茂青老师示范,实践队员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艺艺 供图
撰稿人:赵艺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61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