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传统文化,探寻民俗之美,2023年1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一路“统”行小队来到青岛市民俗博物馆,也就是天后宫。队员们徜徉在民俗文化的绚烂长河中,在博物馆中寻找年味。
贴春联张福字,笔尖流淌翰墨情
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少不了春联和福字。看到天后宫院内有售卖福字和春联的摊位,队员们都围了上去。一桌,一砚,一纸,一笔,摊主手持毛笔,蘸饱墨汁,笔走龙蛇,一句句吉祥话便落入红纸,笔力遒健,入纸三分。实践队员中有人学过书法,提出借纸笔一用,自己写了带回家,摊主欣然应允,鼓励队员们都尝试一下,或许会发现不一样的趣味。队员们神情专注,一笔一划都具有汉字的美感,红纸黑字,年味儿跃然纸上。
在谈话中,队员们了解到,摊主已年过六旬,就住在天后宫附近,每年过年都会来这里凑凑热闹。老人家告诉队员们,以前都是自己写春联,写福字,满满的年味儿,邻里乡亲的送一送,联络一下感情,关系特别融洽。现代人都是买现成的贴,殊不知自己写的才更有味道。自己卖这些也不是为了挣钱,就是觉得过年写春联福字特别痛快,很有仪式感,也是以这种方式给顾客们送出新年的祝福。队员们表示,今天来体验了一下写春联、写福字,收获很大。虽然字没有买来的写得漂亮,但是闻着淡淡墨香,看着渐渐干涸的墨迹,贴到自家门框上、窗户上,特别有成就感。
赏戏曲观演出,旧楼新韵震古今
接着,队员们欣赏了民间戏曲表演,即青岛地方戏曲柳腔、茂腔主题展演。古戏楼上,青岛天后宫柳茂腔艺术团的演员们表演着柳腔《梁祝》《火龙记》《小姑贤》《东京》《彩楼记》《钥匙记》、茂腔《罗衫记》选段等曲目,喝彩声阵阵,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队员刘彤表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一代又一代表演艺术家们年复一年的坚守,才让戏曲艺术在今天焕发出新的生机。”
“旧楼翻新曲,客人朱门过。笙箫似天籁,画梁绕古乐。”是为青岛天后宫八景之——旧楼新韵,描述的就是古戏楼演出时的场景。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戏楼之上,民族乐器的伴奏声中,演员们眉眼传情,唱念做打,一颦一笑都是戏,演绎着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咿咿呀呀的唱腔,声音穿透力非常之强,可谓是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空山凝云颓不流,一曲完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人们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演员们将传统戏曲诠释得淋漓尽致,满足了不少市民的戏瘾。在场的一位老人说:“唱得特好!戏我是怎么看也看不够啊。戏曲是国粹,这么好的东西应该不断传承下去。”
戏曲表演之后是传统民族服装表演及传统声乐演出。古戏楼上,青岛天后宫民族服装表演团带来的旗袍秀、声乐表演展演赢得掌声雷鸣。旗袍走秀《又见江南雨》《新女人花》《我们的中国梦》《万泉河水》《黄鹤楼》《映山红》《江南谣》,展现了女子的温柔可亲、娴静秀雅,也表现了不屈的精神与新时代不懈奋斗的力量。女声独唱《远飞的大雁》《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绒花》,歌声嘹亮,直冲云霄,动听的声线中有柔情,更有坚韧。葫芦丝悦耳动听,音色柔美,声音宽广起伏,富有自然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中音似袅袅轻风,柔柔润润地拂过脸面,又轻轻地飘走;高音似云开雾散,又见一片崭新的天地;低音似沉稳的大海,表面平静而深邃,内里却汹涌咆哮……《月光下的凤尾竹》《映山红》《荷塘月色》等曲目,把人们带入了如梦如幻的环境中,人们沉浸在曲调所营造的氛围中,如梦如醉。
民俗恒久远,文化永传承
带着写好的春联和福字,眼前闪现着惊艳四座的戏曲表演,耳畔依稀飘荡着丝丝缕缕的歌声与葫芦丝声,队员们浸润在文化盛宴中,全身的感官都仿佛得到了洗礼。在天后宫的所见所思所感,荡涤了心灵,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队员们表示,传统文化如此之美,民俗文化令人难忘,一定会走好新时代的文化传承创新之路,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尽一份力,让优秀民族文化代代相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51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