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宜芝,男,1938年1月出生,196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50年。1965年至1982年任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谢家店村党支部书记,在职期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建设谢家店村。自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处处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服务群众,联系群众。
谢宜芝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生活的颠沛流离,锤炼出他的铮铮铁骨;儿时战争的苦难,坚定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建设新中国的决心。
谢家店村在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叫做谢家店生产大队,谢家店生产大队人多地少,因此1965年谢宜芝上任党支部书记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社员的温饱问题。为了让更多的社员吃上饭、吃饱饭,谢书记秉持“没有千倾地,难打万担粮”的观念,开垦荒地、填滩造地。所谓填滩造地,就是将原本的河滩沙地填成可耕种的农田。填滩造地的工作可谓十分艰辛困难:那时候没有挖掘机等先进的机械设备,小推车成为了社员们唯一可使用的工具。在这种形势下,谢书记亲力亲为,每天和社员们把沙粒一车车推出,再一车车把土地填入。最终,在谢宜芝书记和社员们的共同努力下,谢家店生产大队可利用的耕地扩大了300余亩,人民对于耕地的需求得到了保障。耕地面积扩大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谢宜芝又把下一步的工作任务转移到了水利灌溉工程上,谢书记带领社员们开凿大口井、修建储水池、修建自来水塔,便于水资源的开采和存储;他还带领修建了拦河坝,保证河水能够尽可能被长久、有效地利用。谢书记说,光是当时乡亲们亲手垒建的拦河坝,就有两千多米长。不仅如此,谢宜芝书记还带领修建了蜿蜒盘旋,几乎能够流经全大队所有农田的水渠,水渠的长度长达几千米,至此,人们就可以方便地实现农田灌溉。土地面积的扩大、水利条件的改善,使得谢家店生产大队的粮食亩产实现了大幅度提升,不仅解决了公社社员的温饱问题,社员们还可以向国家出售余粮,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自己一份的贡献。
温饱问题解决后,谢书记内心让公社社员过上更美好、更富足生活的愿景更激发了他工作的干劲,谢书记不怕苦、不怕累,深刻展现出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在谢书记的带领下,谢家店生产大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石料厂、林场、沙场、冰糕厂、饭店、汽修厂、木器加工厂、衡器修理门市部……谢家店生产大队的社员们在党支部书记的领导下拥有了更多的经济收入来源,谢宜芝的18年党支部书记生涯为谢家店村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时至今日,谢书记在任期间的许多设施,仍在为谢家店村的村民使用。
身为一名老党员,谢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2020年疫情期间,已82岁高龄的谢宜芝仍旧十分关心国家疫情发展态势,在春节期间,谢书记主动配合现任领导的防疫工作,帮助现任领导安排疫情期间的志愿服务工作,关注谢家店村的封村、体温监测、人员隔离工作,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为疫情防护工作做出一名老党员的贡献。“我把我的整个青春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在我老年的时光中能够再次为国为民做贡献,我觉得我的人生已经没有任何遗憾了。”谢书记这样说。
“这世上可能确实没有超级英雄,不过是无数人都在发一分光,然后萤火汇成星河。”谢书记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把自己的家国情怀书写在了党支部书记这样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正是有了无数像谢书记一样的共产党员,才有了现在的家富国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才有了现在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中华民族光明的前途。通过本次对谢书记的采访,我深刻理解了老一辈共产党员对国家、对人民的奉献精神和奋斗热情,体会到了优秀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心路历程,我更加认清了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在哪里、优势在哪里,更加坚定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岁月长河奔涌民族精神,百年沧桑砥砺家国情怀,在实现强国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已经走过千山万水,还需要继续跋山涉水。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辈青年人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开拓奋进的姿态书写传递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壮歌,以更加担当有为的姿态,把握历史潮流、挺立时代潮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47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