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现代化开启了新时代,电话和网络普及、农民工大潮、城乡差距缩小……种种因素造就了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冲击着传统乡村生活。与此同时,我们国家迎来了文化遗产时代,非遗保护逐渐进入常态化。互联网时代与文化遗产时代的相遇产生了一些列文化现象:文化物流、文化流变、文化融合、文化同质、文化衍生、文化功利……这些非遗传承问题的突显为非遗传承带来挑战。
国家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不断实施新政策、新方案,尤其是文化部自2015年开展的非遗传承人群培训计划,成为近几年非遗传承工作的重要举措。非遗传承与保护实践工作的推进,让人们思考互联网时代的传承该如何由文化自发转向文化自觉。大学非遗、社区非遗、少年非遗、海外非遗等传承的关键词,应当在这个传统与现代不断碰撞的对偶时代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实践。
剪纸有着深厚的艺术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剪纸艺术是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讲究的是耐心与细心,需要人们经常动手才能找到感觉,但是在如今快节奏生活的冲击下,剪纸艺术开始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为保护剪纸文化2022年12月23日,互联剪艺实践队队员来到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所城里大街进行实地实践。
烟台剪纸在我国剪纸艺术中独具特色,久负盛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题材丰富,种类繁多,分别有炕墙花,天棚花,面缸纸斗花等几十种,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方志少有记载,从传世的明代道教音乐剪纸、戚继光练兵的“盾牌舞”、“小刀舞”剪纸和明代中期表现南音演奏的剪纸来看,剪纸在烟台一带民间流行,至晚始于明朝。据《招远县志》和《莱阳县志》记载,到了清代,胶东各地的民间剪纸已普遍存在。
随后,队员又查阅了“烟台剪纸”的相关传承政策。为实现剪纸艺术的永流传,我市提出应积极应对非遗现实条件下面临的各种挑战,营造群体性传承的良好空间。通过政策保障和师徒传承的合力效应,使“烟台剪纸”群体性的生长土壤和保护空间得到优化,社会大众对其认可度、参与度明显提升。在传承人队伍建设上引入新生力量。形成“烟台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老中青梯次搭配,培养中青年领军人物,使其成为保护传承的中坚力量。在群体性传习和文创开发上取得实效。“烟台剪纸”传习在中小学、职业学院和成年人等不同层面展开,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在文创开发上形成系列,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实施搭建“代表性传承人+剪纸研究专家”协会平台,构建研修交流平台,搭建展览展演平台进行支撑保障,建立五链条“传,习,研,产,彰”机制
一张剪纸,承载着一城风韵,寄托了良人的祝福。一把剪刀,一张纸,一双巧手,一番剪裁,当最质朴的材料,被赋予生活的灵气,花鸟鱼虫,山水亭石,跃然纸上。在剪刀的开合间,感受艺术的生命和魅力。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更应担起这份责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护剪纸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和日常化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复活与再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在时间张力上面对新一轮的冲突与融合。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传统与现代化的对话与对抗相互伴生着走到今天。不同民族时间意义的根性几乎代表了他们最深刻的人性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文化信仰的生存观。非遗传承在时间意识的混生中正在酝酿新的时代风尚与文化波澜,客观现实要求我们接纳这个文明的对偶时代,接纳这个变化的时代赋予我们的挑战,用创造性的方法面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情况的非遗传承问题。
从不同民族村庄的活态文化中发现一个民间的中国,发现那些我们古老的中国故事,面对传统与现代两种互补共生的时间,创造性传承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选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41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