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访传统村落,赓续红色基因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徐一帆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智慧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其在美术、建筑、民俗方面的独特价值,被誉为民间文化的“博物馆”和乡村文化的“活化石。传统村落中的房屋、院落以及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2023年1月25日,作为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寻根增华”文化传承队的一员,我跟随团队前往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深入了解常山庄村背后的历史,以更好继承传统文化。

沿着幽深的石板巷,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这古朴的村落,巷子两侧残破的老石屋和茅草屋为古村增添了几分历史厚重感。从当地村民口中,我得知常山庄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村庄依山傍水,林田交织,房屋错落有致,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民居建筑风格受当地环境影响,多为石木结构,石材作为墙体承重材料,用碎石填缝形成独具特色的“干插墙”,木架则作为屋顶承重结构,建筑方式代表了鲁南山区典型乡土建筑特色。正是由于党和政府对传统文化继承与保护的高度重视,我们有幸一睹常山庄村沿袭了几百年的独特山乡风貌。

常山庄村位于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腹地,是抗战模范村,是“沂蒙精神”重要发源地和沂蒙“红嫂精神”诞生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过。这里也曾涌现出红嫂用乳汁救伤员、创办“战地托儿所”养育革命后代、做军鞋、缝军衣拥军支前等革命光荣事迹。在红色宣讲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沂蒙子弟兵将帅纪念馆、“沂蒙母亲”王换于故居、战时托儿所、红嫂故居、山东省青代会旧址。墙上那一张张黑白照片见证了战乱纷飞的年代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陈列在展馆的一件件文物仿佛在诉说着那段难忘的历史。我由衷地敬佩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将士以及全力做好后勤工作的人民群众,那段记载在书本中的抗战历史现在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面前。站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我的心中热血澎湃,身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常山庄充分利用其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立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先后承拍了300余部影视剧,被誉为“山村好莱坞”。我们走进民俗体验区,面人、舞狮舞龙表演、草编、蜡染、年画、煎饼、糖画……各式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产品令人眼花缭乱。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我想这是一种传承文化的好方式。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传统村落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保护好传统村落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让传统村落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相伴而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断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使传统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常山庄村通过文旅融合发展,以红色旅游扶贫为特色,昔日贫困落后的沂蒙山村成为中国最美乡村之一,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常山庄村这一转变模式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40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垃圾分类初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垃圾分类已经刻不容缓。中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早在2004年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中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传助人美德,递快乐之本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当你帮助了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伸出援手。关爱别人其实就是在关爱我们自己,关爱别人是我们得到别人关爱的前提。虽然本次“垃圾分类,山河永青”暑……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绿城妈妈”与我同行

“绿城妈妈”项目是郑州市政府实事项目,该项目围绕市政府关于美丽郑州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等中心工作,以专业化指导、群众性参与、社会化普及为原则,科学制定了垃圾分类、清洁家园……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是历史的选择,宣传是我们的责任

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热点问题。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逐步实施,“你是什么垃圾的?”这一灵魂拷问也火遍全国。垃圾分类是时代问题,在经济并不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日志

2019年7月9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小马达垃圾分类,美化绿城暑期实践队在卢浮宫一二三期,金悦府,国龙绿城等五个小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好处及郑州的现在情况,如六环之外“第七环”的现状还有……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郑”在行动

小马达垃圾分类美化绿城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共计进入海马A,B,C,区,壹号公馆,六六社区等13个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并体验垃圾分类工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人员首先带领社会实践……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时代的选择,我们的责任

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热点问题。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逐步实施,“你是什么垃圾的?”这一灵魂拷问也火遍全国。垃圾分类是时代问题,在经济并不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在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加强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和…… 小马达垃圾分类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最新发布

曲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活动感想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团委【“时代青年返家乡,实干笃行正青春”实践队】随着疫情相关政策调整,目前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各地抢抓时机,尽最大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逐渐恢复常态,争取最好结果;同时,各…
曲阜师范大学展开问卷调查,助力居家学习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团委【“时代青年返家乡,实干笃行正青春”实践队】受新冠疫情影响,目前学生大都提前放假居家上网课。一开始大家对网课学习感到十分新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同学渐渐有些力不…
牢记嘱托,求实笃行
为了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结合“我为青年办实事”工作要求,积极运用“互联网+社会实践”新…
万物生长实践队寒假调研活动实践纪实-易旸
万物生长实践队寒假调研活动实践纪实□易旸(生命科学学院2101班)新华社1月15日电(通讯员:易旸)湖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万物生长实践队于2023年寒假期间展开了有关生态保护与生物安全认知的社会实践活动,…
关于黄石市有关生态保护与生物安全认知问题的调查-易旸
关于黄石市有关生态保护与生物安全认知问题的调查□易旸(生命科学学院2101班)【摘要】树立生物安全理念,完善社区生物资源保护意识。为加强黄石地区居民对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让居民们树立生物安全理念,…
万物生长实践队寒调心得-易旸
万物生长实践队寒调心得£易旸(生命科学学院2101班)在寒假尚未到来时,学校便提前下发了有关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我对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在去年寒假同样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于是便在…
再忆峥嵘岁月,安财学子参观大别山革命纪念馆
伴随着新年礼钟的再一次敲响,钟声带着中国人民进入新的一年。在2023年1月11日,带着回顾历史,再忆峥嵘岁月的愿望,安徽财经大学学子组建的社会实践小组在大别山革命纪念馆开展了一系列的参观活动,将目光再…
安徽财经大学学子走进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峥嵘岁月
2023年1月11日上午,我随同伴来到了六安市中心九墩塘畔的大别山烈士纪念园。我们队长的家乡地处安徽最西边,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也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了解了皖西红军的故事…
山东大学走进谭马村,助力乡村基层治理
2022年1月11日至20日,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服务推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贯彻落实学生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来自山东大学乡村振兴服务社团的星梦乡村调研队组织队员赴各省市乡村…
学习党史知识,传承烈士精神,:安徽财经大学学子游历皖西烈士纪念馆
[导读]1月11日,安徽财经大学“一枝独秀”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前往家乡所在的红色基地,学习家乡的红色故事。1月11日,安徽财经大学“一枝独秀”社会实践团队通过线下实践的形式来到位于六安市中心九墩塘畔的皖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