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曲阜师范大学鲁地拾遗队队员,我在本次社会实践选择了探究胶东花饽饽的发展状态以及如何能够将胶东花饽饽文化发扬光大。
从小时候开始,我的生活就离不开各种各样的饽饽,当地居民在节假日自己在家动手做花饽饽或者在花饽饽店买一些饽饽来庆祝,尤其是每一年正月十五做生肖饽饽,主要是蒸全家人所属的生肖,偶尔还有花饽饽展览可以看。但是我发现这几年花饽饽的热度有点下去了,身边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胶东花饽饽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不知如何做花饽饽,于是,我想借这次机会了解一下胶东花饽饽的继承情况。在实践之前,我翻阅了部分资料,并利用互联网观看学习了蒿酵传统花饽饽传承人王军好的视频资料,视频中她就是利用简单的道具做出了生肖饽饽,这也勾起了我小时候看家里人做生肖饽饽的记忆,做饽饽有一套专门的工具,听起来专业,但其实是常见的细齿梳、剪刀等,但做饽饽和日常使用的需要分开来使用。我决定在手艺人的帮助下完成一次花饽饽制作,准备齐全工具后,我以为会像小时候看长辈们做的那样简单,但一上来的失误就差点让我惊慌失措,手艺人在开始前强调做饽饽速度要快,我在倒水时还在想着“要快,要快”,却一下子倒猛了,比配比所需要的水多了一点,这容易让面团粘软,这也在我后面制作时深刻体会到了,需要我不时地用面粉布一下,不然很容易粘在擀面杖或面板上。在制作时,我也体会到了花饽饽的与时俱进,花饽饽色彩鲜艳,需要对面团进行染色,从前很多人可能会用蔬菜汁等,健康又美观,但是费时费力,于是现在制作有时会使用可食用色素,我这次用了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可食用色素,将不同颜色的面团揉好后就是弄造型了,利用不同的道具制作出桃、花葫芦和花石榴,然后就是醒面上锅蒸了,看着新鲜出锅的花饽饽,我更加热爱花饽饽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38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