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华夏文化的瑰宝,现代汉字的原型,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为进一步学习和宣传甲骨文文化内涵,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寻梦逐根传统文化队队员李鑫蕊于2023年1月1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山东省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旨在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弘扬与保护汉字文化,呼吁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学习我国繁荣的传统文化并为其发展贡献力量。
联系古今,挑战“字”慧
实践队员首先来到甲骨文展厅,映入眼帘的“姓氏甲骨文”板块。在这里,每个板块前后分别书写了姓氏及其对应的甲骨文字形,游客可以根据板块上的甲骨文字形猜测其对应的现代汉字,也可以根据现代汉字猜测其对应的甲骨文字形,实践队员也加入其中,翻动板块进行了解学习。此展板一方面让游客对甲骨文文化产生了初步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以最亲民的方式拉近了我们与甲骨文文化的距离,为进一步深刻了解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为实践队员在进行了解学习
了解历史,深刻学习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是已知的能见到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甲骨文被称为中国汉字的起源,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据了解,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甲骨数量达1.05 万余件,其中一级品达到1032件,所藏有许多名家旧藏珍品,具有颇高的研究价值。其甲骨文画展共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文字发展”“甲骨占卜”“梦回大商”以及“甲骨文与研究”,系统地为游客讲解了甲骨文的发现与制作、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演变关系、甲骨文背后的商朝文明,另游客们不禁赞叹甲骨文学者的奉献精神与突出成就。
据了解,甲骨在商代主要是作为占卜的材料来使用,其方法是灼烧龟甲或兽骨以观察相应部分产生的裂纹来预测吉凶祸福。因而甲骨文的内容也涉及广泛,反映了商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从农业、手工业到军事政治,从生活习俗礼仪到祭祀活动、宗教信仰,整个社会仿佛都浓缩于甲骨文中。
此外,展厅所在的城市——济南,是殷墟之外唯一发现商代有字卜甲的地方。据展板介绍,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已被发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山东省有关部门多次对此进行勘探和调查。这也无不反映着山东的东夷文化和中原地区华夏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瞻仰前人,展望未来
展厅中还陈列了许多甲骨学者与山东的故事。1928年底,罗振玉举家迁居旅顺,修建藏书楼,因其收藏敦煌北朝写本《大云五想经》而名之曰“大元书库”。1945年抗战胜利后,山东省胶东区行政公署派干部赴东北接收敌产。公署干部高兢生带领十几人到大连远东炼油厂执行任务,发现炼油厂内一名日籍工程师迟迟不肯随日本侨民撤离,接连几天在厂区徘徊,并十分留意重区内一个四面焊死的大铁箱,引起了大家的怀疑,就用铁锹凿撬开铁箱,发现箱内装有木质小抽屉73个,布制小盒11个,共嵌装甲骨1219片。中共教东行署为了确保这批珍贵文物的安全,抽调数百名民兵,将文物秘密从大连转运到栖霞根据地及海阳、莱阳等地,解放后移交给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5年,这批甲骨文入藏山东省博物馆,经专家鉴定,他们曾经被罗振玉收藏。不止罗先生,胡厚宜、孙文澜、陈梦家、于省吾、王国维等多位学者为甲骨文学做出突出贡献。
图为山东省博物馆展览内容
前人的研究与贡献另游客们敬佩不已,正是有了一代一代人薪火相传,甲骨文字才能流传至今,中国的汉字系统才能一步步发展壮大,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这也更加激励我们了解学习传统文化,为其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27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