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日照市1月7日电(通讯员 路昕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全世界越来越收到关注的问题。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是一个地区的脊,是一个城市的血脉。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建、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是艺术、节庆活动、集体记忆、情感认同、传统技能等的活态形式。因此,如何了解、挖掘众多非遗文化的原始内涵、保护传承其精髓,对我们来说任重道远。为进一步走近非遗,认识非遗,保护非遗,曲阜师范大学“见微知著“实践队于1月6日前往青岛市即墨区柳腔艺术中心参观调研,感受“胶东之花”的艺术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阅读柳腔简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晓萱 供图
与时代接轨,在创新中传承
“柳腔”是即墨文化的符号性标志之一,目前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即墨群众喜爱的地方剧种,“柳腔”素有“胶东之花”的美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改变,即墨柳腔也进行了历史性的变革,与时代接轨,不断推出新剧目,创新节目内容。
《党旗指引春光》便是柳腔戏剧与抗疫诗歌的大胆碰撞。柳腔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实践队员介绍:“今年有一段时间我们青岛莱西市疫情特别严重,莱西市民乃至全青岛人都投入到了这场战役中。尽管疫情来势汹汹,但在咱们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整个莱西市防疫有序、生活井然。每个防疫点都飘扬着鲜红的党旗,无数的共产党员冲在抗疫第一线,他们为了人民的生活和安危忙碌着、辛苦着、劳累着。咱们莱西著名的作曲家姜连文老师十分感动,就在家里搜集素材和青岛海云柳腔剧团团长陈芳隔空接力,创作出了《党旗指引迎春光》这个剧目。”《党旗指引迎春光》一面世,就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大家都表示既好听又接地气,胶东人民的纯情质朴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精神呼之欲出,听了以后让人信心倍增、力量满满。此外,青岛各柳腔艺术团也挖掘历史内涵,紧跟时代步伐,推出众多好剧,如:峪夼柳腔剧团创作表演的小品《不落的灯塔》,饱含着对革命精神无限敬仰的赤子之心,也深寓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壮志雄心。
柳腔艺术工作者们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代接轨,不断探寻大众喜好,挖掘历史内涵,在创新中谋传承,在创新中促发展。
图为柳腔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实践队员进行展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晓萱 供图
柳腔进校园,“梨园”润童心
非遗文化“柳腔”走进校园与“五育”相融合,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在落实“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即墨区各中小学注重从多方面培育学生素质,在文艺领域的成果尤为出彩。“柳腔进校园”活动在青岛各地区各院校广泛开展,柳腔演职人员们为学生们介绍柳腔的起源、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为师生们献上一台台精彩剧目。近年来,柳腔进校园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青岛市各地区的各院校学生参演《赵美蓉观灯》、《床前明月光》、《新墙头记》等柳腔剧目在多个比赛中荣获佳绩。
以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为例,即墨四小将柳腔引进校园内,开设兴趣班,将传统戏曲融入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们自觉传承优秀非遗文化,同时发展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柳腔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介绍说:“即墨实验四小在很多年前就开设了柳腔的兴趣班,选修课。然后我们艺术中心每周也会派两位老师去到学校进行指导。学生们也都很喜欢柳腔,很愿意去学习,师生一起开发了像《夸夸四小我的家》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新剧目,也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梨园润童心”现在已经成为了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的一张特色名片并且在2021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柳腔进校园帮助学生们更加了解柳腔艺术,“梨园”润童心的同时,也为柳腔艺术的传承培养了更多的新鲜血液,助力了柳腔戏曲的保护与传承。
图为工作人员带领实践队员参观柳腔艺术中心。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晓萱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帮助队员们走进了“胶东之花”——即墨柳腔,亲身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梨园”浸润了实践队员们的心,同时也增强了实践队员对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决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26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