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数文焕彩“实践队便以如今的时代背景为方向,确定了队伍的主题——探究数字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在进行本次社会实践之前,实践队员们为更好开展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前期调查工作。我们发现数字赋能文化传承发展已成大势所趋,而且早已有了丰富的先例。为《洛神赋图》、《千里江山图》等传世名画填词谱曲,让“古画会唱歌”;用手机小程序自行设计藻井,瑞兽版“敦煌诗巾”,一键下单即可收到丝巾实物;汇集中原古都元素的“考古盲盒”,一上线就被抢购一空……故宫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河南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推动文化生产与消费全流程数字化转型,不仅让文物活起来,也形成了新的消费体验。文化遗产拥抱数字技术,新型文化业态创新发展,文化产业链也随之延长。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也在呼唤各类文博机构打开库房,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近些年,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来的“国风热”“国潮热”,是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从锦心绣口的诗词大会,到衣袂翩翩的汉服盛典;从雪后初的故宫院墙,到华美惊艳的“唐宫夜宴”……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通过这些传统元素、经典意象被进一步激发,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也在文化消费新模式的引领下,以新的姿态走入公众视野、大众生活。
以数字技术赋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平衡好科技与文化的关系,注重科技手段创新,更要注重文化内涵挖掘。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吸引人,主要在于背后的人文精神、历史传承蕴含的永恒魅力。对此,在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下,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守正,就是要把握正确导向。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弘扬时代主旋律,以优秀的数字文化产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引领社会风尚;充分发掘文化资源的当代审美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创新,就是要注重数字赋能。要坚持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部署,把握科技发展趋势,集成运用新技术,创造更多产业科技创新成果。
综合来看,抓住数字化机遇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经济与社会、文化与科技不断融合、发展和演化的过程,需要在微观创新、文化发展、产业边界、创新设计等多个领域实现“文化+科技”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倍增效应,增强其创新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11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