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水平也逐年增长,2021年的工业生产总值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GDP总量的增长伴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仅2021年全国碳排放量就达到114.7吨,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中国政府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双碳目标承诺。积极参与应对环境变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既是中国人民的课题,也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因此,“双碳“目标对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随着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全球各国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大国,我国也根据自身的国情国力,在过去的十余年中持续不断地规划设计本国的低碳发展路径和战略目标。由于世界发展格局的不断变化,中国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逐步转变为引领者和主导者,中国的低碳发展战略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目的是不仅仅是减少或消除个人、组织或活动的净碳排放,更是在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描绘“美丽中国”的新画卷。基于此背景,“笃法先锋”实践团队成员于2023年1月12日探究美丽中国背景下“双碳”目标的法治途径。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主要国家(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目标。作为两次工业革命受益最大的国家(地区),欧盟、美国、日本分别在1990年、2007年、2013年就已经实现了碳达峰,并陆续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欧美日都经历了从促进经济发展而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到重视绿色发展的转变阶段。虽然其绿色发展路线不同,但一系列的绿色战略规划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经过对国内外研究的文献分析,队员们发现欧、美、日对于“双碳”的法治研究时间相对较早,而且相关法治体系比较完善。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双碳”的法治研究上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略有些滞后,但是作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我国积极采取多种积极主动的举措寻求“双碳”目标发展的有效新途径。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阅读,我们了解到我国在法治路径上依旧存在立法供给不足、执法层级较低、调控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等多个问题,有关学者也给出了他们的见解。
在“依法治国”的强烈号召下,虽然我国的学者对于“双碳”目标的法治途径有所探究,但依旧无法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法治体系,对于其研究大多停留在立法、司法领域,较少涉及执法、守法、监督等方面。因此,队员们将从“美丽中国”这个特定的情景入手,通过在黄河流域省份进行走访调查,分析“双碳”目标的实现在社会群众中的具体落实方面,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监督五个领域出发,为设计我国“双碳”目标法治化的路径提供一些自己的见解,希望对这领域的研究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11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