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事关国计民生,事关老百姓身体素质提升,事关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期盼,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康养产业伴随着时代呼唤逐渐走上舞台,迎来发展的春天。所以要率先树立康养城市品牌,实施全域康养战略,打造面向全龄康养的产业生态圈,抢占发展高地。为更好了解黄河生态康养旅游相关具体情况,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俟河之清康养实践团队员于2022年12月16日前往山东省济南市当地政府进行实地调研。
问卷调查,做好准备
实践队员为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疫情防控要求之下,为确保实践队员的人身安全,特地召开线上会议,确定实践目标和实践地点,进行人员分工。之后,实践队员各自进行资料查询和线下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调查问卷显示,作为主要填写者的青年,对于习总书记提出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绝大多数稍微了解,能较为清楚地指出黄河生态保护仍然存在的问题和政府制定的相关处理方案,并认为黄河生态保护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除此之外,在康养旅游方面,参与问卷调查者对这一旅游所表示的兴趣较高且认为其相比传统旅游业特点突出,但发展程度不高,需要进一步的开展工作。
实地调研,发现问题
为更好了解济南市黄河生态康养旅游相关具体情况,实践队成员前往济南市当地政府进行实地调研。经过与政府工作人员的沟通了解到以下问题:
一.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康养产业的有关政策,但各部门缺少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在土地供应、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未将政策措施具体化,有的文件条款不明确,措辞比较模糊,有的部门在执行政策时把“可减免”理解成“不可减免”,把“可”理解为不是必须要办的事项,对自己有利的就用,对自己不利的就不用,使得政策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二.政策执行弹性过大。济南市目前规划的康养产业“医、养、游、体、药、食”六大领域涉及内容宽泛,在执行中弹性较大,各成员单位在推进中没有聚焦康养主线,结合自身职能参与康养之都建设上主动性不强,融合发展意识较弱,部分县区没有找准突破口,推进重点不明晰,效果不理想。
三.社会氛围不浓厚。民众关注度不高,社会资本进入有限,对康养产业拉动地方发展的认识有误区,一些干部群众简单地把康养产业发展等同于传统的养老服务业,或者单纯是发展医疗康养,全市齐心协力推动的氛围还不浓。
四.康养人才不充分。“康养+”产业发展需要各领域科研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在医疗领域,康养医疗人才总量不足、学科带头人寥寥无几,大医院高端专科人才难以引进,部分医院中高端人才流失严重,康养人才存在着“待遇低、引不进、留不住、做不好”等问题。
图为实践队员在采访当地政府工作人员。通讯员 戴晗 摄
分析总结,共寻良策
结合当下发展现状,为了更好地解决康养生态旅游难题,实践队员了解到应全域康养明确产业布局。坚持“全域康养”战略,在全域范围内布局全产业链,构建以“康”为主体、“养”为特色、“医”为支撑、“体”为纽带、“游”为补充的康养空间格局,从顶层设计构建大康养生态,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明确各区县在康养旅游和休闲服务业、康养工业和制造业、康养中医药和特色农业的市场定位,实行“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服务业”的“康养+”产业错位发展模式,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鼓励支持组建康养产业协会,通过协会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业自律,促进行业规划,推动康养、医疗卫生、文化、地产、旅游、金融、食品等产业开展合作,形成产业生态圈,拉动康养产业大发展。
图为实践队全体成员校徽石处合影。通讯员 刘伊蕊 摄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02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