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高青少年对于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曲阜师范大学青春志愿实践队将实践的重点放在“让小朋友热爱科学”上。由于严峻的疫情形势,实践队队员于2023年1月7日上午9时,在泰安市肥城市汶阳镇薛寨村和淄博市桓台县东岳国际社区进行线上科学小课堂。
实践队队员分别来到薛寨村村委和东岳国际社区物业,与相关负责人一同调查社区中小朋友对于科学实验的热爱程度和是否愿意一同进行科学小实验。在调查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了解到社区中的小朋友对于奇妙的科学实验充满热情,纷纷表示愿意与实践队员进行科学小实验。为保证1月7号的科学小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实践队队员于1月5号进行了一次“彩排”。在1月7号,实践队队员准备好各种器具与药品,以饱满的精神迎接小朋友们的到来。
奇幻玄妙的“法老之蛇”
实践队队员带领社区的小朋友进行第一个实验——“法老之蛇”,由于实验需要进行点燃操作,实践队队员在进行试验之前,要求小朋友在进行本实验时须有家长陪同并且在空旷的场所进行。实验开始后,实践队队员首先将小苏打和白砂糖按照1:4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其次将细沙放在容器里,形成一个反应平台,把酒精倒入其中,将细沙和酒精搅拌均匀,并在中间预留一个凹槽;最后将白砂糖和小苏打混合物倒入预留的凹坑里面,用打火机点燃沙子,一条长长的“法老之蛇”在容器中出现。在“法老之蛇”出现之时,会议中的小朋友的脸上写满了惊奇,纷纷表示那么一点点的混合物是如何变出长长的“法老之蛇”的。在实践队队员的讲解下,小朋友们了解了实验的原理,并与家长进行实验。虽然有些小朋友们没能做成实验的,但是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的开心的笑容。
图为实践队队员进行“法老之蛇”实验。
“生气”的瓶子
实践队队员带领社区的小朋友进行第二个实验——“生气”的瓶子。实践队队员首先在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白醋,在气球中装入小苏打粉末,紧接着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上并迅速提起气球,让气球中的小苏打粉末快速进入塑料瓶,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气球变大啦!实践队队员询问小朋友是否有人了解这个实验的原理,有一位小朋友积极发言:”小苏打和醋发生了反应,放出了气体,这个气体将气球吹大了。”实践队队员对这位小朋友提出了表扬并给予奖励,最后实践队队员向小朋友们解释这个气体叫做二氧化碳。由于听到新颖的名词后,小朋友们展现出求知的眼神,实践队队员对二氧化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读。在实践队队员的解读后,小朋友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个实验较为简单,在实践队队员的指导下,所有的小朋友都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实验。小朋友们纷纷向自己的家长炫耀自己的实验成功。
图为实践队队员讲解“生气”的瓶子实验。
美丽的“水母灯”
实践队队员带领社区的小朋友进行第三个实验——美丽的“水母灯”。实践队队员首先向玻璃瓶中导入小苏打溶液,再向玻璃瓶中导入半瓶食用油,向白醋中加入色素,搅拌均匀,导入玻璃瓶中。由于食用油的密度小于水,故漂浮在小苏打溶液的上方,再加入带有色素的白醋后,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带动中间油层向上冒泡,从而起到类似水母的效果。面对实践队队员手中容器中“水母”翩翩起舞,小朋友们两眼放光,迅速地进行实验,面对自己手中美丽的“水母灯”,不禁高声呼喊,并且激动地向家长分享。
图为实践队队员讲解美丽的“水母灯”实验。
在实验结束之后,实践队队员对小朋友们进行简单的回顾,并进行提问。再提问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了解到,小朋友们非常享受做实验的过程,对于奇妙的实验现象充满好奇,对于日常生活的物品能做出神奇的实验表示惊奇,最后很多小朋友们纷纷表示长大以后想成为一名科学家。
图为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实验过程。
曲阜师范大学青春志愿实践队队员为社区的小朋友开展科学小课堂,引导小朋友建立对于科学的热爱,在今后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有求真务实、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实践队队员也明白要想科学文化之于大众,应在全社会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培养求真务实、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对科学积极、理性的态度,而科学文化建立是在公众对科学充分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 (通讯员 任昱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97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