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推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相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核心任务,需要及时谋划、精准施策、创新推进。12月27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秾情助农,共绘“富春山居”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进行实地调研,深入探究产业振兴对精准脱贫的前景和意义。
深入实践基地,了解发展现状
12月27日上午,实践队员们走进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杨营村,眼下正值冬季农闲时节,但在沾化区下洼镇的冬枣园内,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队队工人顶着严寒,活跃在田野,仔细有序地定位定点、切割钢料、搭建骨架,一座座新建的设施大棚在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内接垄连片,一幅产业振兴的画卷在枣乡大地徐徐展开。针对特色产业的发展,实践队员们来到村委会与丁书记展开座谈。丁书记向实践队员们介绍道:“下洼镇拥有耕地面积10.3万亩,其中冬枣种植面积9.8万亩,占全镇总耕地的95%以上,是沾化冬枣的原产地、主产区。近年来,沾化冬枣在设施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等方面遇到了诸多瓶颈,下洼镇立足本镇产业特色,发展冬枣大棚,推广品种改良,让冬枣发展不再靠天吃饭。”根据采访得知,下洼镇全镇上下大力开展推广冬枣设施大棚建设,改良嫁接“沾冬2号”品种,出台优惠政策进行奖励补贴,镇财政专门列支1000万元资金,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500万元,用真金白银鼓励和引导广大枣农多上大棚,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冬枣品质和质量。截至目前,已完成大棚建设7000亩,沾冬2号改良4200亩。产业引领成效显著。如今下洼镇枣农建大棚、改良新品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之前等等看的观望思想转变为主动要上大棚的新改观,背后的动因在于冬枣大棚和二代冬枣给枣农带来的好收益,大棚冬枣一亩地平均多收入8000-1000元。
收集村民意见,增进民生福祉
调研队员通过访问当地村民进一步了解到,产业振兴给村民带来了切身切实的福利。据调研了解,近年来,在冬枣膨果成熟期,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时常出现,缺少设施保护的枣园,果品质量和产量受到严重制约。针对以上情况,为找准转型之路、破解发展瓶颈,下洼镇不断创新突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实施冬枣产业“双增双提”工程,加快沾化冬枣“二次创业”,让冬枣树快速成长为下洼百姓的“金饽饽”。谈及特色产业,村民激动地说道:“咱家的大棚沾冬2号今年每斤卖到了50-100元,7亩地收入了近50万元。现在,我们也正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改建钢架棉被棚,探索提前成熟,抢占高端市场,争取收入再翻一番。”面对特色产业的改良,近八成的受访村民表示:改良作物种植后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了,改变了以前艰苦受累多却收入低的状况。此外,调研队员还了解到,下洼镇立足本镇产业特色,咬定“冬枣高质高效、群众增产增收”目标,坚持把党建引领摆在突出位置,激活、催发、创新党组织服务产业发展新路径,以“组织链”提升“产业链”,以“产业链”聚合“发展链”,着力推动基层党建与冬枣产业同频共振、互促共融。
分析现状问题,擘画美好未来
品种是沾化冬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经过技术团队的精心选育筛选,新品种“沾冬2号”,因其口感更加甜脆,深受消费者欢迎,销售价格也更加可观。但与大田冬枣相比,“沾冬2号”相对不耐寒、不耐灾,管理技术要求高。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下洼镇聚焦产业发展瓶颈问题,靶向发力,加快品种换代,推广设施栽培,以科技引领促产业提升。依托冬枣产业,以下洼镇为首的沾化区各镇将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放大,大力倡导生态环保理念,进一步发展集旅游、采摘、农家休闲为一体的旅游示范带动项目。谈及冬枣园自身发展计划,丁书记表示下一步,村镇将聚焦聚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冬枣产业转型升级,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进一步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持续放大沾化冬枣节等节会效应,全方位打造“一枣一世界”品牌,让沾化冬枣这片“富民林”枝繁叶茂。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77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