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黄渤海,西拥泰山,海岱之间,是为齐鲁。山东这片土地,山青水绿,人文厚重。2023年1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寻找齐鲁文物的法治光影”社会实践队成员前往博物馆参观,寻找众多山东文物中的法治光影。
其中一幅荆轲刺秦王、伏羲女娲图画像石吸引了队员们的注意。此幅画像石是山东嘉祥县武梁祠画像石之一,在左石室。石高80厘米,宽84厘米。画面分三层。上层为管仲射小白故事。中间左手持弓者是管仲,倒地者是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举伞盖者是小白的师傅鲍叔牙。中层为荆轲刺秦王故事。画中匕首穿过柱心露出锋尖,表现出现场的紧张气氛。下层为伏羲女娲图。画中右侧伏羲手拿矩(曲尺),左侧女娲手执规,两人均是人首蛇身,作交尾状。
其中《伏羲女娲图》是中国传统的图腾,图腾中也蕴藏了法治文化的意义。法治文化离不开中国文化。曲阜师范大学“寻找齐鲁文物中的法治光影”社会实践队通过中国文化这一背景来寻找其背后所蕴涵的法治光影。
中国文化的起源就是伏羲创立的阴阳文化,伏羲与女娲本身就是阴阳的代表,伏羲与女娲相互缠绕的形象正是伏羲阴阳辩证思想的反映,也是三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变迁的特征。阴阳辩证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基础,无论是《易经》、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思想都包含了阴阳辩证的思想,而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印证了阴阳的变化规律。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鼎盛时期,其中法家的成功一方面取决于法家思想的主要贡献者都是当权派,子产、管仲、李悝等都是法家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是国之大臣,坐在朝堂之上,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研究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另一个方面,法家思想更多强调变化,《易经》有三易:简易、不易、变易,而法家思想抓住了变易的特征,正如韩非所说:“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时移而治不移者乱”,因而法家契合了当时的政治形势,为变法的国家带来了实际的利益。
以法家思想为治国理念的秦国就是法家思想的最大受益者,秦国因依法治国而日益强大,统一了六国,成就了大一统的帝国。但由于法家思想太过于严苛,在战争时期具有统一意志、协调行动、集中力量的优势,但在和平时期却因其法律太过于苛刻,而使百姓怨声载道,秦帝国政权仅存十六年就被消灭(前221年~前207年)。
如果说法家思想是阳,那么相对于法家,儒家可谓是阴,因此,在进入汉朝之后,汉武帝对中国文化进行阴阳调和,在组织文化上保留内容法家的依法治国的理念,而在大众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家,从而形成了中国封建二千多年的历史外儒内法的主流格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58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