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发扬家乡江北水城聊城的特色非遗传统文化,助力传统非遗技艺的传承传播,2023年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古韵遗艺调研团实践队员赴山东省聊城市,参观了中国阿胶博物馆,深入了解了东阿阿胶的历史渊源、制作流程和工艺,也在亲身体验中,近距离感受了这一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传承传播情况进行调研,探索非遗文化现状,感悟传统文化魅力,发扬非遗时代价值。
图为古韵遗艺调研团成员合影 通讯员 李艺鑫 供图
作为曲阜师范大学古韵遗艺调研团的实践队员和一名土生土长的聊城人,在队伍确定社会实践主题为家乡非遗文化之后,我便第一时间想到聊城颇具盛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在进行正式实践之前,我对家乡的东阿阿胶这项非遗的了解只是浅尝辄止的程度,经过这次以非遗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我不仅增进了对于家乡的非遗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了解,更增强了对于家乡非遗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与实践队员们在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的过程中,还提高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实践队员们目标明确,分工协作,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团队责任感,令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无形之中增强了实践队员们的团队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对当地居民关于非遗东阿阿胶的了解情况进行走访 通讯员 黄春燕 供图
感受阿胶历史文化底蕴
在参观中国阿胶博物馆后,我对于东阿阿胶“前世今生”的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阿胶是一味中药,东阿是一座县城。但“东阿阿胶”成为固定名词的历史,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我领略到阿胶是东阿先民智慧与勤劳的产物。阿胶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从汉唐至明清一直都是皇家贡品。在了解到这些有关东阿阿胶的历史后,我在心底油然而生一股自豪骄傲之感,并感慨于东阿阿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意识到我们青年一代肩上的传承重任。
图为中国阿胶博物馆内展厅 通讯员 李雯昕 供图
赓续阿胶技艺匠心精神
除了感受到东阿阿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之外,我还发觉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们要赓续阿胶技艺的匠心精神,把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贯彻到学习和生活之中。
从嘉庆五年同兴堂时期,“寿人济世”就被奉行为东阿阿胶的使命一直延续至今。正是因为有这么一群拥有家国情怀的阿胶工匠们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奋斗,才拥有了今天的东阿阿胶。讲解人员介绍道,“一块普通的东阿阿胶要经过9天9夜、99道工序、842个工艺控制点的修炼,才能成胶。在早期,熬制东阿阿胶都是纯手工作业,都要经过极为繁琐的整皮、化皮、熬汁等50多道工序。整个熬制过程,不仅需要保证每一块胶块的尺寸、重量均一稳定,还要确保胶块表面不可存在气泡和裂缝。”可以说,东阿阿胶就像是艺术品,需要一代代人用心血、智慧去浇灌,不达极致不罢休。从古至今,阿胶的故事传薪火相传,而东阿阿胶秉承的工匠精神亦是坚守传承,传承千年的不止是东阿阿胶的炼制工艺精髓,同样也是东阿阿胶传承人们对品质始终如一的严苛要求。这样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匠心精神令我感受颇深,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规划、时时反省,当我们在学习工作中追求更好、敢于探索,当我们在志愿实践中积极奉献、追求极致,我们都需要这种匠心精神的滋养,引领我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勇担使命。
此次的实践之旅我感受自己受益匪浅,我深深地领略了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的独特魅力,也意识到青年是非遗的宣传和保护事业极为重要的一股力量,我们要提高自身参与非遗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非遗事业提高源源不断的磅礴生机,激发全体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共同谱写非遗保护的新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50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