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短视频,擘画乡村新画卷
中国青年网泰安12月25日电(通讯员 唐骁然)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将“三农”工作作为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提高经济的一个重点,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丰富增收方法。广大农民在政策的号召下,成为了“乡土”短视频叙事的主人公,用这种极具时代特色的“自媒体”来记录和表现农村故事,展现农村形象。为了更好的利用自媒体所带来的热度,将其功能最大化,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媒”丽乡村调研队于12月25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调研乡村短视频流量来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力求通过对原因的探求发展改善“自媒体”这一改造乡村的新力量。
结合时代热点,确定实践课题
日前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指出要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与我国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短视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独特的传播优势,正日益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媒”丽乡传调研队队员对网络短视频在乡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这一实践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与指导老师交流之后,指导老师结合团队成员的调研兴趣,综合考虑实践可行性,推荐了实践地点淄博市荫柳村。在尹世久老师的帮助下,实践队员拟定了本次社会实践的调研课题,即“受众视角下网络短视频在新时代乡土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研究——以淄博市荫柳村为例”。
图为实践队员们开展线上实践会议 中青网通讯员 唐骁然 摄
聚焦新媒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不难发现,当前短视频对于老百姓创业、乡村产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从传播技术层面而言,这些短视频因其拍摄便捷、内容短小精悍、“烟火气”浓郁等特点,愈发受到农民的欢迎,在网络平台传播力度较高。具体来讲,短视频的媒体推广形式不断刷新了网络受众对于乡村的传统认知,进一步构建起美好农村的新形象。同时,短视频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参与独立制作,促使乡村振兴理念借网络数字化的优势更好地表达出来。
2022年12月25日,“媒”丽乡传调研队采用线上连麦形式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由负责人苏丹主持,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并认真听取了会议内容。经过团队成员共同讨论,依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实践地点与实践对象。根据因地制宜原则,经讨论决定聚焦地方乡村短视频行业,实地走访,调查其运行的具体情况,对相关政策与知识进行普及,并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再次,进行前期准备,明确分工。团队聚集各专业不同成员,各发挥所长,分成调研资料组、实地调查组、新闻宣传组、策划制作组四组进行准备工作。同时,明确宣传形式与实践方式。深入经营一线,实地调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征集群众对乡村短视频的认识程度与使用意愿。后期借助平台进行实践活动的宣传。本次线上会议为后期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有利于长期、深入推进宣传活动进行。
图为实践队员认真听取线上会议 中青网通讯员 唐骁然 摄
传播新媒文化,厚植农村生活
从乡村经济的发展角度来讲,短视频的流行还是连接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状态的纽带。传播方式的便捷性以及对地域空间界限的打破,使受众用小小的手机屏幕就可以感受与体验丰富多彩的乡村产业生态。一些产业的发展模式、新型农产品的产销现状,通过短视频的即时传播与清晰表达,可以表现得更加富有经济味,还能为线下实体引入流量,带动销量,形成产业运作的良性循环。有些创业人士通过拍摄优质的系列短视频,可逐渐建立起具有个性化色彩的品牌,从而借数字经济的红利把企业做大做强。
由此可见,短视频连接农产品和市场,连接乡村与城市,更发挥着连接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关键作用。更好地发挥短视频的功效,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须多管齐下。一方面,要推动乡村网络产业落地实施。应依靠我国现有的网络设备,将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推动网络产业向实体化产业转型。应在乡村范围内开展相关的讲座培训等,帮助村民掌握网络技术,利用网络设备推动乡村网络产业落地生根。另一方面,要制定乡村短视频内容质量标准。有关部门应努力支持新媒体软件的更新迭代,带动更多的网民参与到短视频制作中。同时,应制定更严格的视频公开标准,在保障视频作者准入门槛的情况下,保证内容生产的高质量品质。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校徽处合照 中青网通讯员 师聪聪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50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