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相关,“绿色”与“低碳”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6.11%。乡村人民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碳”循环和“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作用。曲阜师范大学“环碳溯源”社会实践队于2022年12月10日参观涛雒镇小草坡村,以实地考察、参观基地、采访村民等多种方式,探索学习涛雒镇小草坡村在推进绿色生态发展、建设低碳生态乡村的经验。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关乎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感。为探索近年来涛雒镇小草坡村通过实施“雨污分流”、“垃圾分类”、“无烟村庄”等创新举措,学习该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新路子,实践队来到了涛雒镇小村坡村。小草坡村现有人口302人,其中党员23名,2015年以来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市级美丽乡村、市级卫生村、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4年完成了户户通,并全部绿化亮化,2016年以来,在全市率先创新实施了“雨污分流”和“垃圾分类”,创建“无烟村庄”,建设公园2处、公厕3处、花园式停车场4个。从安装在建筑外墙或房顶的光伏发电板,家家户户门外干净整齐的排水明沟,到抬眼可见的宣传标识和村民身体力行的实践举措,一项项颇具未来感的能源“黑科技”令人耳目一新,无一不显示该村正在释放绿色发展新信号。
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守护
“环碳溯源”社会实践队队员首先对小草坡村村内建设的雨污分流通道进行了探访。调查队员到多户村民家中进行参观后发现,村民的厕所、厨房、卫生间的污水已经全部汇入地下管道中,真正实现了雨污分流。雨污分流工程让小草坡村村内环境更加整洁,“村民也过上了干干净净的城市生活”。
2016年6月,小草坡完成改厕后出现污水外流、泥水遍布等现象,小草坡村便下定决心要做雨污分流。但全市范围内没有先例可循,更无版本可鉴,雨污分流推进并不简单。村内干部学习外地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终于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子。小草坡村两委坚持“团结、创新、为民、务实”的原则,率先开展了“雨污分流”工作。该村雨污分流工程由村集体统一采购、统一施工、统一验收,每户的改厕资金由村民自己先行垫付,统一下发水泥、砖头等建设材料,以“各扫门前雪”为指引,以“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守护”为原则,村民自己负责自己门前的路面改造,老年人及丧失劳动力的户则由党员干部及热心村民帮忙铺设。这个做法既保证了改造的彻底性,又提高了建设的效率,可谓一举多得,一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全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达九十九户,成功在全市第一个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建设。
图为实践队员在该村干部带领下研究该村污水处理管道分布图并学习该方式的可行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世婕摄
人人参与、户户争创
与此同时,实践队队员也发现该村并没有垃圾填埋场与焚烧点。实践队调查实地调研后发现,该村也创新实行了垃圾分类制度。该村坚持“1+2+4”策略,即“一户人家,两个党员,四个队伍(具体分为党员队伍、妇女队伍、孩童队伍与环卫工人队伍)”管理模式,采用三类垃圾处理法——可回收纸箱类,可焚烧发电类与可腐烂类。该村每家每户分配对应垃圾箱,专人按时收取对应垃圾。
前期,由党员等领导班子带头、群众监督。该村在村委大院召开垃圾分类户代表动员大会,市环卫集团工作人员详细讲解垃圾分类办法及好处,第二天由市环卫集团的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入户指导,连续一个星期,同时也感动了对垃圾分类不理解的村民,使该村垃圾分类走向正规化。后期,村民形成习惯后则表示“哪种垃圾放哪个箱,都已经形成习惯,不觉得麻烦也不认为是个事儿了”,逐渐形成“人人参与、户户争创”的良好氛围,紧跟垃圾分类新时尚,人民环保参与度和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真正实行了“户分类—村收集——村清运——村处理”和“4+1”垃圾处理模式,建设一处垃圾填埋场,为达到长效机制每个星期六、日由一名村干部和二名党员监督指导,实施定点收集、定点倾倒、定点清运、集中处理,日处理垃圾0.36 吨。
图为实践队员在该村干部带领下观察该村垃圾分类的具体实践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世婕摄
“环碳溯源”实践队的队员们在实践中发现,在践行中学习。小草坡村环境卫生的变化是涛雒镇狠抓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而涛雒镇小草坡村在建设绿色发展乡村中的创举,具有代表性与前瞻性以及借鉴意义。“绿色发展靠大家”,“双碳”战略,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具体实践,同时也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人人担当、人人作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48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